
走进礼仪,走近优雅
文/刘德庆
2002年10月14日,我和青岛国基的伙伴们,乘坐大巴,来到了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市。
到了苏州,我们还没有游览美丽的苏州风光,也没有感受迷人的苏州地域风情,就首先被集团安排进苏州国际外语学校,聆听了李洪涛先生的礼仪讲座,这次讲座使我真正的走进了礼仪,也走近了优雅。
李洪涛先生是国家级的的接待专家,他曾接待过两位总书记,五位国务院副总理,几十位省部委领导。他的讲座娓娓道来,如沐春风,他还现身说法,风趣幽默,宽敞的会议厅,不时响起阵阵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李先生深入浅出,首先给我们谈了与礼仪相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所谓礼节,就是交际场合中的形式;礼貌则是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比如恭敬待人,热情大方,都是礼貌的表现;仪表是一个外表、仪容、仪态的综合表述;礼节是礼貌的形式,有的人有礼貌但不懂礼节。
李先生又给我们讲述了在人际交往中礼貌修养的的基本原则。
一遵守公德,做文明公民。
二遵时守信,不要轻易承诺,古人讲一诺千金。
三真诚友善,做到六“不”:不心存恶意;不能有非分之想;不猜忌别人;不嫉妒人,巴结人;不势利眼;不盛气凌人。
四谦虚随和。这里李先生给我们讲了他接待当时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的情况。乔石委员长在接待过程中让位、让茶、让饭的细节,令人肃然起敬。
五理解宽容。要会原谅别人的过失。理解与自己观点态度不同的人;理解自己看不惯不喜欢的人;理解有缺陷、有悲哀、有自卑感的人。
六热情有度。要做热水瓶,不做热水袋。
七互尊互帮。
在言谈礼仪中,他嘱咐我们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有礼貌的与人交谈。态度诚恳、亲切,注意神态、表情,不能口是心非;用语谦逊文雅,多用“您”“谢谢”“请”“对不起”“先生”“女士”;声音大小得当,语调平和沉稳,语速快慢适中,话说明白,说清楚。
二委婉表达意思。平时讲话要多用商量的语气;平时讲话要多用自谦的口吻;对对方要稍加称颂,以表尊重。
三说话分寸。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说话要得体;适当考虑措辞,多用“我们”,不急于下结论;尽量客观,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多下结论;说话要有善意,良言一句腊月暖,恶语半句六月寒。
四学会使用敬语。心有所存,口有所言,神态要专注;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敬语,老人用高寿,中年用贵庚。平时要养成用敬语的习惯,时时有敬人之心。
五使用谦语。要处处表现一种谦恭和自谦。
六使用雅语。不要茅房、厕所的挂在嘴上。
七多人交谈时注意。不要七嘴八舌;围绕交谈主题;主持人要善于“弹钢琴”;因故离开,要打招呼,表示歉意。
八打断别人时怎么办呢?先打招呼,表示歉意,再简明说明理由。
九不想让第三者参加交谈时。可委婉表达让第三个人回避;忌咬耳朵或用方言和外语。
十表情。神态自然大方,自信,落落大方;语气谦和委婉;面带笑容;诚挚专一。
十一说话与人保持适当距离,能正常沟通即可。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