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炷留灯悟养生
——陆游懂的“节能”
文/王志成
“节能”即节约能源的简称。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它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节能何以与养身联系起来呢?且听我从容道来:因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高级生物,生命历程自然有其极限,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寿数。如何将这一过程发挥到最大值,这就不能不涉及到人体自身节能。令人钦佩的是,距今800多年前的陆游,竟然早已悟出了这一道理。他在《独学》詩中所阐发的“小炷留灯悟养生”方法,实则也是一首精妙的人体节能说。不过,由于他运用了艺术思维,因而显得更形象生动罢了。诗曰:
师友凋零身白首,杜门独学就谁评。
秋风弃扇知安命,小炷留灯悟养生。
踵息无声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
少年妄起功名念,岂信身闲心太平。
师友凋零身白首,杜门独学就谁评。是说年纪渐老,头发花白,故人多已不在了。一个人研读,想找人探讨评论也不行。
秋风弃扇知安命,小炷留灯悟养生。人到晚年,身体衰退,不能再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了。就像扇子一样,秋风一起就被闲置不用了,所以应正视现实,知天安命,凡事量力而为。次句中的“炷”,即油灯中的灯芯。小炷即小灯芯。过去屋内照明多用油灯,油灯内所能容纳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灯内用的灯芯又粗又多,虽则灯很亮,但灯油会很快消耗尽;如果灯内只用一根细小的灯芯,则灯虽然不很亮,但却能使灯油綿延持久。陆游就是从这个现象中,悟出了养生之道:每个人的生命能量就像油灯里的油一样是有限度的,如果劳累过度而不注意及时休息,或者大喜大悲,酗酒纵欲,毫无节制,就如油灯使用大灯芯,很快就会“油尽灯灭”;如果人的情绪稳定,清心节欲,则如“小炷留灯”,虽不太亮却可节油,即延长使用寿命。
踵息无声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踵息: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本句的意思是安睡午觉,享受好美味早餐。
少年妄起功名念,岂信身闲心太平。少年时雄心勃勃,不知天高地厚,饱经沧桑之后,为世所弃,才安于命运,清心养性。回想起少年时代对名利的追求,那时候怎么会想到,心态的安闲,才是真正的安乐呢?想到这些,就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坦然了。

这首诗语言朴素,对养生的领悟却十分深刻。陆游就是从灯与油的关系中,感慨生命易逝,悟出了养生之道。也是对唐代寿高101岁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逊“灯用小炷”养生思想的吸收。“小炷留灯”,通俗而形象地阐明了一个节能的哲理。点灯如此,世间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保质界限。若在此限度内,事物处于平衡状态;如不顾限度,任其超违,则会引起质变而失衡。这个道理当然也可用在人的健康上。
每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千古名句时,便会油然感叹:世上有多少高年叟,为什么鞠躬尽瘁的丞相会过早仙逝?连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的人,也终因没有悟得“小炷留灯悟养生”的妙处,失之操劳过度而仅活了50岁。智慧超群的孔明先生虽远去了,但其后的精英也并没有“接受教训”:王 勃(649-676),27岁辞世;陈子昂((661-702),41岁辞世;柳宗元(773-819),46岁辞世;李贺(790-816),26岁辞世;李商隐(813-858),45岁辞世;吴敬梓(1701-1754),53岁辞世;曹雪芹(1715-1763),48岁辞世;詹天佑(1861-1919),58岁辞世;孙中山(1866-1925),59岁辞世;梁启超(1873—1929),56岁辞世;黄兴(1874-1916),42岁辞世;鲁 迅(1881-1936),55岁辞世;邹韫奋(1895-1944),49岁辞世;徐悲鸿(1895-1953),58岁辞世;朱自清(1898-1948),50岁辞世; ...... 这里,不能不让我们在叹息生命有限,“小炷留灯”重要的同时,更使我们感悟到养生的科学要旨──适度。老子有言:“适者有寿”,“适”就是指适当、适度。凡事皆要适度,智者“不违其度”(庄子)、“度德量力”(吕坤),欲速不达、“过犹不及”(孔子),讲的即是此理。

每个人的生命能量大体如同一盏油灯里的油,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的延长这灯油的使用时间,使生命更加持久,自当成为养生的主旨。这就不得不研究单位时间内的“节油”问题。对此,陆游在《东斋杂书》十二首之五中说得更明白:“吾闻诸先贤,养生莫如啬。”是说就养生而言,没有比节制更重要的了,强调了"节制"对养生的作用。这样理解"啬",应视为较准确地表达了陆游养生的理念。节制,包括节制欲望、节制饮食、节制精力等,它实质包含两层意思:即对欲望、饮食等要节制,以减轻人的身心负担;对精气神等耗散要控制,以使人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能量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养生,确实是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的。当代国医大师、寿高97岁的裘沛然教授在生前也主张,养生要坚持一个“啬”字。因为人的精神气血是有限的,要处处注意摄养爱护,使之多贮存而少消耗。“啬”在本质上是一种“节能”,是一种师法自然的养生智慧。谁领悟了这种智慧并长期实行之,谁就拥有了健康。陆游生于乱世,长于忧患,历经坎坷,却活到85岁,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寿诗人,他的长寿,应该说与他懂的并善于“节能”分不开。

人的生命之灯,的确需要加以呵护方能持久。现实生活中,因为起居失調,日思夜寐,压力太大,操劳过度,致使英年早逝的人也屡见不鲜,令人不胜唏噓。其实,淡泊的心态也并不妨碍享受人生的精彩与生活的甜美,一切都要适度。无论我们现在的精力是多么旺盛,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之火,起码不至于因其“透支’而出现不应有的过早暗淡。青壮年尚且如此,更何况老年人。只有细水长流,才会青山常在。老年朋友晚年如果情绪稳定、清心节欲,虽然远去了轰轰烈烈,但却能获得平静健康的生活,小灯芯虽不太亮,却可使人龟寿延年。这样,才会使自己在漫漫人生之旅中,能走的更远,领略到更多、更美的风光。

作者简介
王志成,字士心,陕西南郑人。曾在省市检察机关和县市公安机关工作,已退休。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有《诗疗与养生》《高扬生命风帆》《苍山霜叶》等著作刊行。近些年来,沉潜于传统文化、生命伦理与心灵保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