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郑国需
.
庚子年的大年初一,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全国封城封路。
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我的心与全国人民一样,被这突如起来的大动作吓了一跳,如临大敌,如临深渊。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国家是不会封城又封路的,更不会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新年第一天就限制大家外出。
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人们的心里像是悬着一块巨石一样沉重。
每个人都在为国家担忧,为民族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明白,是发生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日子一天天地熬过去,电视新闻联播每天都在跟踪报道整个事件的发展概况。
人们的心紧紧地与武汉事件拴在了一起。
国难当头,
人人有责。
前线将士与医务工作者,在与死神赛跑,与死神拼博,将数以万计的被传染者从死神手中抢救了过来。
一个多月来,每一天的时间,人们都在数着分秒而过。
更重要的是担心疫情能不能得到控制?何时能控制?
整个正月,人们都处在为国担忧中度过。
同时又是在一种煎熬中期盼疫情早点得到控制。
除了死亡没有更大的事了。
面对疫情的严重威胁,让很多人看淡了很多东西,什么金钱地位,什么个人恩怨,什么名誉升迁,统统都成了过眼的云烟。
全国人民都自觉地遵守国家的一级响应成了当务之急。老幼皆知,人人有责。
经过几万医务精英的四十多个昼夜的苦战,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疫情得到了大范围的有效控制。
这是国家大幸,人民的幸福。
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悬在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了。
人人喜形于色,
个个心情舒畅。
正如宋朝诗人陆游写的诗句一样: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庚子年的春天虽然有黑云压城之感,终竟未能遮住太阳的光芒。
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春天。
为了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了享受春天的灿烂与温暖。
三月二十二日,我们几个老同学驾车到老家刘仁八镇去踏青春游。
同去的有董业发,郑幼兰、郑珍明、肖爱群。
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享受着春风拂面。
车外的风景仍然是:
春光明媚,
桃红柳绿,
花开燕舞,
山青水秀,
鸟语花香,
草长莺飞,
让人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卢云明、董能宝的村子下卢村。
但眼前的村庄与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无法对接,我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可是也无法辨认出眼前的村子就是下卢村了。
整个村子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
过去的砖瓦屋已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的豪华别墅拨地而起,内外装修比大城市的别墅毫不逊色,而且更加漂亮。
让我羡慕的是:别墅前有宽敝的大院,后面有茵茵菜地,是耕耘与休闲的场所,享受与劳作同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董能宝同学站在她家大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
她家的别墅,呈正方形,四周有围墙圈成,别墅还建有高大的门楼,门上书写着“康和居”三个大字。
背后有小山依靠,前面是开阔的水泥庭院。
围墙下面是一米宽的花坛,种有青菜与果树,间隔种有风景树,修辑得像城里的园林工艺。
围墙外面是绿油油的菜地。
别墅设计典雅,欧式风格。
与别墅并排着一栋一层的房子,那是她家的厨房,很是宽敝。
整个院子非常干净,像用水冲洗了一样。
整个大院与别墅安排得井然有序,布局合理。
曾记否:
几十年前我们还是青春年少,转眼都步入老年了。青葱岁月打磨着我们的身心。
艰难与困苦,让我们走过风雨兼程,走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今年的疫情考验,我们会更加珍惜未来的时光。
午饭是在一种十分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董能宝同学十分热情好客,菜肴丰盛,还有家乡的纯谷酒。
面对此情此景,陆游的诗《游山西村》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愿未来的日子,我们能经常聚在一起,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生活。
…………………
郑国需写于大冶市
2020年3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