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歌周刊》主编:兰馨月儿

【绘画:非马】

一叶知春亦知秋
——非马诗歌里的精神世界
文 / 王飞
知道并记住非马,是从《台湾现代诗四十家》(1989年5月第1版)开始的。此书由非马先生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窄窄的,一巴掌宽。现在仍旧完好无损地平躺在我的书架上。
依稀记得那是一九八九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逃了课,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里漫无目的地转悠。转书店是那时最大的乐趣。口袋里虽然仅有上学用的饭钱,但书店中的宁静与淡淡的书香总能给我一个逃课的理由。那回花了两块八毛钱装回了这一本书。
在《台湾现代诗四十家》的目录上用钢笔勾出了自己喜欢的诗歌,有纪弦的《春雨》丶洛夫的《雨中独行》丶郑愁予的《白发》丶刘克襄的《父亲》……而非马先生的诗也仅仅勾出了《秋窗》。十七岁的我正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只觉得非马的《秋窗》有一种我羡慕的平静的美——进入中年的妻 / 这些日子 / 总爱站在窗前梳妆 / 有如它是一面镜子 / / 洗尽铅华的脸 / 淡云薄施 / 却雍容大方 / 如镜中 / 成熟的风景。其中真正的内涵,我如何懂得?那种平静丶静穆的美给了我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生活应当如此。非马名下的简介是这样的:非马,本名马为义,一九三六年生,广东潮阳人。台北工专毕业,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现任职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这个简介使我费解,核科学家怎麽能同诗人联系到一起了呢?根本不搭调麽!那时的我对诗人的理解——文科毕业,任职编辑。
非马曾说过:“我的正业是科学研究,所以我能比较从容地从事诗的创作与实验,并坚持我对诗艺术的追求。最多只是暂时找不到发表的园地,没什麽大不了。”已经退休的他完全进入了属於他自己的诗艺术的世界。正是这份从容丶淡然与洒脱使他的诗歌更能完整地表达,且表达的饱和度恰到好处,不亏不溢。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丶理解非马诗歌里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上的诉求。非马的诗句来自他对自然丶对情丶对爱丶对人类的观察,以科学家的眼光观察着,思考着。彷佛一切都被置於高倍显微镜之下,人与自然丶人与人丶人与宇宙怎样的组合丶排列才是最稳定的,才是最自然状态下的最自然状态。
工作之馀,他用诗歌表达。
非马得以进入诗歌的王国,源自诗歌翻译。大篇幅地翻译介绍当代英美诗歌,从艾略特(T . S . Eliot)到马克温(Rod Mckuen),从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到佛灵盖地(Lawrence Ferlinghetti)。那段日子里他一个人一个人读丶译,从英美扩大到土耳其丶希腊丶加拿大丶波兰丶俄国……翻译的过程便是最佳学习的过程,反过头看来,那也是进入诗歌世界的一条捷径。一九七五年,非马的第一本中英文对照诗集《在风城》在台湾出版发行。这一年,非马由诗歌爱好者到诗歌翻译家蜕变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美国留学之际给非马带来的是眼界的宽阔。那个年头,国内的诗歌界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啊!眼界的逼仄使得文学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衰落。而这样的衰落又无法阻止。国内除了那几位能够读到所谓“内部参考书”的年轻人在文学形式与表达上蠢蠢欲动之外,其他人仍旧学写着当代的名家名着,高举着“现实主义”的大旗不肯松手。自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到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再到豪•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再到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no),无论是从形式丶技巧丶表现丶表达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现代文学天地了。他们也影响到了诗歌丶戏剧等所有文学体裁。就此而言,非马是幸运的——他得以亲自参与其中。但他的成功与他的勤勉丶好学有着直接的关联。
非马的诗歌以轻盈的丶细腻的丶温文尔雅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爱——对妻子的爱,对两个孩子的爱,对家乡的爱,对民族的爱,对人类的爱。他诗的语言总会给人呈现出一派谦谦君子的气息与形像。即使写关於民族苦难和思索的诗句也是这样:把 / 一个苦难 / 两个苦难 / 百十个苦难 / 亿万个苦难 / 一股脑儿倾入/ 这古老的河 / / 让它混浊 / 让它泛滥 /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 /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 改道又改道 / 改道又改道(《黄河》)。这首小巧丶灵动的诗歌却显现出博大丶磅礴丶雄浑,他没有使用情绪丶情感过於外露的字眼,也没有使得自己的情绪过於外露,而读起来却给人以一种无法言表的震撼,直击你心最柔弱的地方。他的情绪和读者的情绪在时间的某个点上产生了共振,直叫人脊背发麻,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以历史的眼光丶历史的笔触着实在“写实”——苦难丶一个丶两个丶百十个丶亿万个丶倾入丶混浊丶泛滥丶改道,一个个“实”的意象组合成了一首写实派和现代派共存的诗歌意境。这样的小诗不仅没有现出“小”来,反而更显出了“大”。犹如原子裂变,所产生的情绪是呈一个的平方丶平方的平方径直凸显开来,给人一种措不及防的感觉。
对於非马在一九七七年六月五日写就的诗歌《醉汉》,我总也不能忘怀:把短短的直巷 / 走成一条 / 曲折 / 回荡的 / 万里愁肠 / / 左一脚 / 十年 / 右一脚 / 十年 / 母亲呵 / 我正努力 / 向您 / 走 / 来。短且直的小巷让我们走成了一条曲曲折折的路,没有办法走回!迈出的左脚,十年过去了;跨出的右脚,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窄窄的短短的直直的小巷里“ 回荡的”是“万里的愁肠”,但愿不是万古的愁肠。会喝酒的人都醉过,一步一步歪里歪斜扶墙走着,也许谁都看到过这样的醉汉。但,非马以这样的写实为切入点将“醉汉”化解成一个意象,一个历史的意象,然後静悄悄地引申丶升华为一个因历史造成的具象——分离。从一个具象到另一个具象,运用的恰到好处,最後组合成一个意味深长的精神层面的意象——“母亲呵 / 我正努力 / 向您 / 走 / 来”。黄永玉先生也很看重这首诗,还将非马先生的手稿刻於自己的寓所万荷堂。非马先生在谈到此诗的时候说:“写诗是为了寻根。生活的根,感情的根,家庭和民族的根,宇宙的根。写成《醉汉》後,彷佛有一条粗壮却温柔的根,远远地向我伸了过来。握着它我舒畅地哭了。”哭的又何止非马一个人哟。
牛津大学出版社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出版的《牛津英文:国际观点学生读本第二册》选入了非马的《桥》:隔着岸 / 紧密相握 / / 我们根本不知道 / 也不在乎 / 是谁 / 先伸出了 / 手。这首小诗充满了爱,也期希着和平的到来的那一刻。当然假如你需要的话,也可以抄写给正在同你闹别扭的女友或者是男友。我想非马先生是很愿意的。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中东地区正发生着某种“不出预料”的剧变;紧邻我们的日本前四天刚发生了罕见的地震,罕见的海啸,此时正在发生着罕见的核危险……无论因为宗教原因,政治原因,还是因为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灾难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是何等的渺小了。人,在自然大灾难面前是平等的丶渺小的,甚至是软弱的。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是——人——人的生存丶人的发展丶人与人的竞争,可谁想到过也拥有生命的蚂蚁呢?前些日子,一个电视画面让我们全家感到了惊奇:洪水发生的时刻,一条巨蟒托着一个青蛙一起逃生。也许生命的尊贵正是来自——心灵之间的那座“桥”。
非马先生自一九五六年三月五日发表第一首诗歌以来,每首诗都是那样的小巧丶灵动,紧里面却包裹着巨大的能量——因为平等丶爱。读非马先生的诗句让人有一种久违的平静。平静之中不无感叹——神来之笔——无论是意象,还是意境;无论是炼字,还是炼意!他总能给读者营造出一个优美至极的仿若天堂的精神世界。
年届四十岁的我谨以此拙文向已过古稀之年的非马先生致敬!
注:文中诗歌和资料引自《非马艺术世界》(2010年11月第1版) 唐玲玲 周伟民 编着 花城出版社
2011- 3-15 於京东平谷静心斋
原载於 空谷兰馨---王飞 的BLOG

【诗人简介】
非马(1936~ ),本名马为义,美籍华人科技工作者,诗人,艺术家。原籍中国广东,生于台湾。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曾任职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核能发电安全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业余写诗,著有诗集《在风城》、《非马诗选》、《白马集》、《笃笃有声的马蹄》、《非马短诗精选》、《非马的诗》、《非马集》、《非马新诗自选集》(四卷)等19种,散文《凡心动了》、《不为死猫写悼歌》及译著《法国诗人裴外的诗》、《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等多种。主编《台湾现代诗四十家》《台湾现代诗选》及《朦胧诗选》等,作品被收入一百多种选集,包括两岸的中学及大学教科书,并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曾获『吴浊流文学奖』、『笠诗创作奖』、『笠诗翻译奖』、『伊利诺州诗赛奖』、芝加哥『诗人与赞助者诗奖』及世界诗人英文诗奖等。曾担任北美中华新文艺学会、芝加哥华文写作协会、《新大陆诗刊》、《东方杂志》、《诗天空》、《常青藤》、《文心社》、《北美枫》、美华论坛及中国诗歌翻译研究中心等顾问,《新诗界》及《国际汉诗》编委,《当代诗坛》编审等。多次入选《国际作者及作家名录》。在美国,他的双语诗创作也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与高度的赞誉,一位美国评论家曾把他列为包括美国著名诗人桑德堡在内的芝加哥诗史上十位值得收藏的诗人之一。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今音 蓝棠 西风
美术顾问:
一现飞鸿 柯林胶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羽君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江南
梁兵 高凉之子
美术总监: 曾志强(诗刊封面设计)
钟沛任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大江 苏凌 娇君
景谦 梦秋 黄山
宣传部长:强弓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江帆 紫菱菱 京鸽
徒步 曹钧 宽厚的微笑
小薇 笔墨丹青 岁月如歌
蓝调 乐笙悠悠 光沐 宝泉
一、古诗词选稿中心
二、现代诗选稿中心
三、精品系列创作中心
(国风雅韵、新诗美韵)
四、专题创作中心
五、诗评工作室
六、“华之韵”朗诵团
七、审稿中心
八、编辑工作室
九、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