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林蒋氏百年续谱梦
作者:杨彬
文章来源于《美丽新宁乡》平台
今逢盛世,沩宁道林蒋氏启动了停滞一百年的续谱工作,老人闻之激动,年轻人受之鼓舞,就连女子们也在心动,听闻是与时俱进,男女平等,都上谱。为了这百年大事,我家先生带上我专程来到了道林古镇,参观了影视基地中的蒋氏祠堂,步入古香古色的先祖陈列室,我与列祖列宗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陈列的文献中,第一次了解到道林蒋氏一派祖蒋彦明是当朝进士,元顺帝赐其名“国宝公”,并赏御马三百匹,养马田三千六百亩,以兵部尚书致仕,由新埠头下船,衣锦还乡,田置石壁垅,马圈兵马冲,筑尚书府学士第于道林西郊成德塘。天有不测风云,元末天下大乱,国宝公接圣旨晚年再度回朝,临危受命,率长子蒋忠浩出兵征讨叛军。父子奋勇杀敌,因国宝公年过七旬,体力不支摔下战马,忠浩救父心切,激战中单手怀抱父亲跨上战马奋力冲杀,战马负重难行,最终都被乱箭射杀而亡。父子俩精忠报国,战死沙场,留下唯一的次子蒋忠叟坚守家业、开枝散叶。经过岁月的打磨,慢慢成就了道林蒋半都的辉煌。
历来修谱是男丁们的事,我一个小女子对此事感兴趣,原因是我身为蒋氏媳妇,为有这样的祖宗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更多的是先生的感染,我更爱这个家和这个家族的历史以及未来。为了表示我的虔诚,我和先生年初从湖南出发,远赴千里之外的河南寻根问祖,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蒋氏文化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华蒋氏寻根文化节》的活动。车辆到达目的地时,我惊奇地发现,我们一行8人中,竟有4位女士参加祭祖。我笑曰:女人顶了半边天!
本次活动由河南蒋伯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重庆蒋氏文化专业委员会承办。受到了淮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协助和支持,中共淮滨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鲁泽建在开幕式上致辞;副县长李强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蒋姓宗亲,齐聚淮滨县文广局礼堂,通过此次活动得以表达对始祖无限的追思与敬仰。宗亲们血脉相连,情意浓浓,在一起共叙家国情怀,共同缅怀先祖,祭扫始祖安息之茔。

参加这次大型家族活动之后,我深感盛世修谱这句话的意义所在,这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家族中的一份子,深知跨越一百年后,再续修族谱的难度,本来是三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一百年要算是抢修了。启动修谱后,我和先生夜不能寐,总想着为家族贡献一份力量。我认为树有根,水有源,我们应该了解先祖,知道根在何处。人若无父母,身从何来?尤其是在外的游子,哪有不想念自己的故乡和祖宗呢?到最后,人们总想叶落归根,更需要族谱来留住乡愁和根。我们通过修谱,就可以追溯游子认祖归宗,分清辈份,理顺宗清,正本清源,传承家训。
修谱是一项复杂的文字工程,同时也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首先要成立修谱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一般应由政治思想牢固,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热心修谱工作的家人组成,然后按步骤开展工作。主编蒋昌宪以及另外几支系的蒋序武、蒋亚林等在多年前义务修了支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北京的蒋仲刚和武汉的蒋世桂,听说家里在修谱,两度赶回老家,坐阵几十天上门指导普查业务,回去后又每天在群里发布值班消息,时时刻刻关注工作进度;还有各系房修、协修都在责无旁贷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们上门普查时,一切都是自费,默默地奉献着;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四十多次,其实他们每一位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但他们为了这份责任和担当,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从长沙,从北京,从全国各地赶回,听候工作的安排。上门普查的时候,遇到了很多亲切的家人,大家都极力支持配合。

族谱是家族历史资料科学的汇编,家族的历史和现状是通过资料来反映的,资料是族谱的基本特征。一部好的族谱,总是以资料翔实、全面丰富和是非分明见长,没有大量、全面翔实可靠的资料,就编不出一部符合质量要求的新族谱。重视资料搜集,是历代修谱的传统,不论是官家修谱还是私人修谱,都把搜集资料放在首位,这是修谱过程中工作量最大,时间最长的阶段,占修谱总时间的三分之二。
道林蒋氏共37支系,现有3支完成了大部分的普查工作,5支完成了小部分,12支才刚刚起步,剩下的10多支还没找到人,从数据上看,修谱工作量有多大,可想而知。
大部分热心的宗亲,对修谱工作还是给予了莫大的热情和支持,他们懂得修谱的意义和对后人的好处,他们更懂得跨越百年修谱的这种难度。现在还有好多老人健在,有的保留了老谱,如果现在还不修,等到那些老人无法告之后人历史的时候,再去抢修族谱,就基本无从下手了。常言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正逢河清海晏升平日,我们一定要负起这份责任,担起这份担子,做一个光荣的修谱使者。

每次的会议我基本上都到了,很多人尊称我为“秘书长夫人”,叫多了,我就傻傻地成为了组委会的助手。虽然谱务知识我不是很懂,但我喜欢这种接地气、有温度、有文化的传承,这是咱老百姓的事,我乐意给每一次会议拍照、拍视频,留下我们艰辛快乐的时光。有时偶尔也提一点建议,供大家参考。我知道,重担落在了主编、房修和协修身上,他们走村串户义务采集信息,不管是风吹雨打,阳光暴晒,都坚守着一份执着的信念,为修谱打下牢实的基础。
普查时还有个别宗亲在犹豫,给修谱工作带来了小小的阻力,在徘徊中阻挡了前进的力量,但这一种胆小的退缩,冷却不了我们的热情和在文化之旅上的追求。
因小女子才疏学浅,彷徨中敲击键盘,谨以此文,恳请大家团结一致,早日完成修谱大业,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杨彬,网名:小彬彬,宁乡市花明楼人,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社工专业,性柔情暖,好拜良师,好交益友,在生活的不经意间,偶拾掇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