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守砚池,苦累自知
文/刘秀红(河南)
世俗以为书画举手即得,不过“砚边游戏”,殊不知书画家笔耕泼墨的几多潇洒也如老牛负犁,苦累自知。
再清高的书画家也得养活全家老小,也得置备笔墨纸砚。往往有些人,动辄张口,索取无尽,一旦遭到拒绝,就会恶意中伤打压书画家,诽谤不已,实在太不应该,素质太低下了。
书画家的自我感觉通常都比较良好,但在某些人眼里也就个写字画画的。但自树清骨的书画家,德艺品都令人赞誉,所以历代不乏文家墨客自持尊严,不屈从权钱挤兑的佳话轶事,“贫家身自在,守住砚田清”中维护了一生清名。
书画家本身应该更加自尊自重,平时不屈膝献媚,不违心奉迎俗求妄求,只要气骨犹在,殚苦为艺,终会给书画界带来缕缕清风,一股浩然之气。

观历代大成的艺术家,无不以书画精湛独特于俗世的同时,远离俗妄,终以傲骨成就自己一生的清名。
然而检点当代,不知我们书画家从何时起变得如此“谦卑”,逢着上市公司业庆、楼市开盘、酒店开业、豪门大喜等,总会看到一些书画者现场泼墨的身影。大笔挥舞的一张张“厚德载物”“商界砥柱”等,更有现场题词一片赞歌书画作品,随着主翁的“答谢礼品”,最终都会飞向跟书画家“既不相识又无交情”的政商贵宾手里。每观某些书画家炫发盛况系列图片以为“荣耀”时,总觉心里不是滋味。
老子“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深刻哲理,怎么就成就不了书画法艺术白纸黑墨的天地本色?千秋艺者如何恪守知白守黑的自善存身之道?如果不能自知昭昭,又不能守之默默,又如何避俗宣德,去完成真善美的宣传和践行?当我们抱怨当代书画艺术在艺界大环境中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时,也应该试问一下自己,是否维护了当代书画艺术作为国艺的足够的尊严?
艺术家人格之清骨,攸关艺术之风骨。是在创造大美的万千磨砺中树立起来的独特风格与傲骨。是有脊梁,有血性;有理想,有自信;有厚重,有善良。但“你的希望和善良,必须带有公正的锋芒”(爱迪生语)。
书画家鬻艺不易,唯自树清骨者,方得在艺格之外美善人格。唯有维护国艺的尊严,国艺才会赋予书画家以匹配的尊严。


作者简介:刘秀红,字:韫玉,河南安阳人,韫玉书画苑主,出版有《刘秀红诗词书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