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面前,我不断听到武汉人民对全国援鄂医务人员的感激之语。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也欠武汉人民一句‘谢谢’。”
2020年3月7日,河南省许昌市援鄂医疗队队员、襄城县人民医院韩真真在战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3月9日下午,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舱或分流至定点医院,江汉方舱医院宣布“休舱”。至此,许昌市首支援鄂医疗队一行41人赴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许昌市支援武汉医疗队属于河南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41名队员来自12家医院,分别是许昌市中心医院、许昌市人民医院、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鄢陵县人民医院、许昌医院、禹州市人民医院、禹州市中医院、襄城县人民医院、长葛市人民医院、长葛市中医院、长葛市华健医院、长葛市第二人民医院。队员中,年龄最大的52岁,年龄最小的23岁。
在江汉方舱医院,医疗队负责第一层中区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他们所住的快捷酒店距离工作地点大约20公里,每天有班车往返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他们到江汉方舱医院的第一周,1600张床位天天满员,每天接收20个左右新病人,医疗任务很繁重。上班期间,医务人员都是“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和护目镜。除了河南医疗队外,这家方舱医院还有山西、内蒙古等外省的医疗队。为了方便辨认,医务人员在防护服上写着地名和姓名,靠衣服认队友。
2月23日以后,入“舱”病人明显减少甚至连续多日为零,日出舱100人以上,出现“床等人”的现象。部分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也从前期的治疗转向调查统计和整理资料,救治形势明显好转。
“今天是3月9日,到了河南援鄂第八医疗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经过大家24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与付出,我们的病人全部出舱。”医疗队员金俊丽在工作日志上写道,“今天下午要举行一个简短的闭舱仪式,也是为了见证一下我们这段时间的坚守与收获。在去方舱医院的路上,‘战友’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有人提议,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对武汉、对祖国的祝福。于是,我们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到达江汉方舱医院后,我们环顾四周。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大家用生命守卫健康、用真心温暖人间的地方,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坚守的战场。散去的是疾病,留下的是大爱无疆。”

许昌市援鄂医疗队队长李景钊
“到达武汉10天内,许昌市援鄂医疗队中的非党员同志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上级党委研究、考察,何静静等11名同志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许昌市援鄂医疗队队长李景钊说,这11名同志火线入党,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也将对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其他同志产生鼓舞作用。
在武汉战“疫”的20多天,很多队员写下了多篇援鄂日记。本报记者节选其中片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白衣勇士的内心世界。

挺住,武汉,你并不孤单!
——许昌市人民医院邵瑞彬(2020年2月19日)

从踏进方舱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闷热的防护服、挂着小水珠的护目镜、被“压扁”的鼻子及准备了1000次的心理暗示,此时仿佛都没有什么用。原来,这里是一座现代化的专业展览场馆,被称为“武汉名片”和“武汉城市会客厅”;现在,被一个个木板隔成上百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住了20名新冠肺炎患者,一张张被病痛摧残的脸上都挂着对生命的期待。
突然,耳边传来小伙伴的呼喊声,我急忙赶了过去。虽然路程很短,但我还是感到不适,心慌、憋闷、头晕。我停下脚步,不停地告诉自己:邵瑞彬,深呼吸,不能急,千万不能让自己倒下啊!
我来到分诊台,这里是新冠肺炎患者登记的地方。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张张不一样的面孔,有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是阴性喜极而泣的,有担心同样被确诊的父母因为没有和自己分到同一家医院而得不到很好照顾的,有笑着目送痊愈的家人被社区工作人员接回的。
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到护士长分配的任务:统计患者总人数、本班出院人数、本班剩余空床数及空床信息(包括床位号、单元号等)。我跑遍两层楼,见到了来自贵州、山西、海南、内蒙古等地的小伙伴。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聚到了一起。我相信,在全国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魔必将被消灭,胜利终将属于我们!挺住,武汉,你并不孤单!
其实,我们也欠武汉人民一句“谢谢”
——襄城县人民医院韩真真(2020年3月7日)

不知不觉中,我来武汉已经22天,经历了从最初的不安到现在的无畏。都说人要经历一些事才会长大,援鄂也算是我人生中一件难忘的事了。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在疫情面前,我不断听到武汉人民对全国援鄂医务人员的感激之语。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也欠武汉人民一句“谢谢”。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为了防止病毒扩散,武汉人民不出城,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在一次采咽拭子时,一个阿姨对我说:“护士,你一定要采深点儿。”刚开始,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说;后来,才知道她已经采过很多次,“阴转阳”“阳转阴”的结果让她很迷茫。但是,在她的脸上,我看不到恐惧。她没有抱怨、没有质疑,依然坚持治疗。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长时间,我虽然很想和家人联系,但没这样做,因为我怕听到父母的声音会哭,怕看到他们担心的面孔心里难受,怕被女儿问及“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时候给不了她答案让她伤心。
其实,我也很想家。我相信,在方舱医院里住的那些与病毒作斗争的患者,更想念家的温暖。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坚守信念,等到春暖花开时,携手回家!
愿所有人今天的负重前行,换来明天的岁月静好
——鄢陵县人民医院金俊丽(2020年3月8日)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我5时30分起床,6时20分出发前往方舱医院。交接班后,我和河南援鄂第八医疗队医生一起查房。我负责的病房有3个阿姨已经痊愈,达到了出舱标准。给她们交代了有关事项后,我送她们出舱。在这个节日里,我给她们送上了祝福。我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她们康复出舱,感觉很欣慰。
今天,我收到了女儿的祝福。明天是我的生日,虽然没有家人陪伴,但是我并不感到孤单。能够在武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我感觉,这个生日最有意义。余生唯愿:世间无灾,山河无恙!愿所有人今天的负重前行,换来明天的岁月静好。春天已至,胜利可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如果我不幸感染离世,愿将我的遗体捐出,以供研究,早日攻克病毒!
——许昌医院赵文莉(2020年2月24日)

今天是我来到武汉的第10天。同事们昨晚进舱了,我因为喉咙痛没能进舱。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舱值班啊,我想起来就窝心,有点儿遗憾。但本着对同事、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吃完药不停地喝水,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争取下次进舱和同事们并肩作战。
嗓子不那么疼了,但未完全好。我忍不住胡思乱想,最终决定:如果我不幸感染离世,愿将我的遗体捐出,以供专家研究,从而早日攻克病毒!
妈妈一天给我发3个视频,早上问完中午问,中午问完晚上问:你怎么还不回来?你不是说只去7天吗?这都10天了,你怎么还不回来?我很想你亲爱的妈妈,但疫情没结束,我怎能安心回家?请你放心,我一定平安回去!胜利一定会像清晨的阳光一样如约而至!
看到“河南八队”这四个大字时,总让人莫名地产生自豪感
——长葛市华健医院毛云艳(2020年3月7日)

00:30,我们这组集合出发,准备入舱。随行的感控员是漯河中心医院的曹付梅老师。
武汉的夜景美丽而冷清,半个小时的路程很快就到了。我们依次下车,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液的味道。我每次进入专属于我们队伍的帐篷,看到“河南八队”这四个大字时,总让人莫名地产生自豪感。
今天,我们穿的防护服是带脚的那种。就像网友说的,我们穿的防护服每天都不重样,全国人民捐什么,我们就穿什么。今天是明亮的黄色,明天是明快的蓝色,后天是纯洁的白色……虽然我们穿的防护服颜色每天都不一样,但质量绝对过关,每一件都那么厚重、结实。我们穿好防护服,曹付梅老师认真、细心地进行严密性检查,确认安全后才允许我们进舱。
02:00,昏暗的舱内静悄悄的。因为防护服材质特殊,走路时会产生摩擦声,所以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路,像一群可爱的精灵,生怕惊醒睡梦中的患者。这次进舱我负责管理2区4号病房,共有10位患者。交接完物品、护理记录单等,我们开始了护理患者的第一个夜班。病房内已经熄灯了,因为我们要一个小时巡视一遍病房,所以少不了手电筒。我一只手竖持手电筒,另一只手盖住手电筒的灯罩,保证查房时有光亮即可,这样可以避免打扰患者休息。巡视无异样后,我回到桌旁写巡视记录。
06:00,我开始对10名患者进行检查,之后发放早餐、药品、口罩。我与每一位患者交流时,她们都会点头道谢。从他们眼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感激之情。我真想对他们说:“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让我们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我们不胜不归,坚决打赢这场战“疫”!
——长葛市中医院杨静(2020年2月25日)

今天我要记录的“小人物”叫段俊锋。他是长葛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科的医生,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
到武汉时,我看到老大哥段俊锋走路有些怪,后来才知道他在来时脚的拇指骨折了。看到他走路蹒跚的样子,我心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段俊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每次叫他吃饭,他总是磨蹭好久。我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学英语,准备考博士。段俊锋作为我们的老大哥,时常教育我们把心沉下来,多看点儿书,多学点儿东西……段俊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长葛援鄂队伍共有7名医护人员。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照应,一起目送同事上班,一起接同事下班,帮忙消杀。大家非常团结。
段俊锋说,“抗击疫情我们冲在前,这是我们的职责”。他说的这句话使大家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我们7名医护人员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们不胜不归,坚决打赢这场战“疫”!
我小声对自己说,加油,你能行!
——许昌医院张丽(2020年2月20日)

今天我第一次进舱,很激动,还有点儿小忐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我感觉很闷。口罩捂得我出不来气,护目镜勒得我脑袋生疼。我开始头晕,恶心,想吐,出虚汗。我负责收出院病人病历和分发出院健康宣教单,但汗水不停地顺着我的脸流进护目镜。很快,脖子里、背上都开始流汗。老师看我非常难受,让我坐在凳子上休息一下,说实在不行就出舱。我努力做着深呼吸,逼迫自己适应环境。刚刚进舱不久,我的工作还没完成,怎么能出舱呢?怎么能浪费一套防护服呢?我告诉自己,慢慢来,不着急,我肯定能行。衣服本来已经被汗水弄湿,我坐下来一休息,感觉很凉,衣服贴在身上非常难受。我小声对自己说,加油,你能行!
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坚持到底,顺利完成了工作。8时30分下班,我们合作脱了防护服,然后坐车回酒店。在楼下,同事给我们消毒。我们回到楼上又消毒一遍,在门口把分体衣浸泡消毒。我赶紧去洗手间洗了个热水澡。为了消毒,淋浴用的水非常热,我感觉皮肤都是烫的。按要求,我们必须洗半个小时。洗完出来,我整个人都有点儿虚脱了。
同事雪雁姐和晓晓给我们把热饭菜送到门口,我吃了几口却吃不下,感觉额头有点儿疼。一照镜子,我发现头上有一块压疮。我在微信群里一问,得知大家头上都有压疮。我决定,下次进舱要用创可贴把能压到的地方都保护起来,更好地去适应舱内的工作。
这是难熬的一天,但我得知方舱医院当天有100多名患者出院,又高兴起来!
来武汉21天,大家都夸我保密工作做得不错
——许昌医院司文艳(2020年3月6日)

来武汉21天,大家都夸我保密工作做得不错。由于妈妈身体不好,怕她担心,来武汉的事情我就没有告诉爸妈,只和哥哥说了。
想家吗?当然!为了不让妈妈因找不到我而担心,来武汉后,我总是隔一两天就给她打个电话。以往,我们两个打电话能说一个小时;现在,我总是说几句话就找借口挂掉。我不是不想和她多说话,只是怕说多了忍不住掉眼泪。
害怕吗?当然不!之前,我就发现自己有个毛病,生病后会特别脆弱。刚来武汉时,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天天吃药伤到胃了,我有一天出舱后,胃一直咕噜噜叫,但是不拉肚子,难受得不行,还吐了。量体温的时候,我很纠结:要不要打个电话告诉爸妈一声?要不要让他们知道我来武汉了?万一我病了,或者感染了,他们得多伤心啊,估计还会怪我走的时候没有告诉他们!最后,我压制住了打电话的冲动。
后悔吗?当然不!既然选择穿上这身白大褂,我们就注定是和病魔斗争、与死神抢人的战士。国难面前,我们义无反顾,要做最美的逆行者!等疫情结束,我们定能笑看樱花,携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