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分量》连载57
第四章 秦人崛起
二十一、最后的绝响
刘畅、刘松林 著


二十一、最后的绝响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的政治中心由雍城东移到咸阳后,雍城作为秦国的宗庙所在地和祭祀天帝的神圣之所,还在承担着国家重大庆典、祭祀的任务。
上天注定,雍城这个承载着秦国多少代国君强国梦想,见证了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地方,不会就这么悄悄的沉寂下去,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曾经那么辉煌、那么神圣的地方,一定会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发出一声绝响,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念想。后来的历史证明,事实还真是这样。
1、蕲年宫的典礼。这件事,发生在秦王嬴政九年(公元前237年);这件事,标志着少年的嬴政从此正式登上战国的政治舞台,独步秦国政坛,开创中国历史的新时代。
这就是秦王嬴政的加冕礼,标志着嬴政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亲自处理政事了。
这本来是一项履行程序的仪式,如果没有后来的事,这件事也不会被惜墨如金的司马迁载入史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几乎改变秦国历史的大事——嫪毐之乱,使年轻的秦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登上了秦国的权力之巅。这是嬴政一生中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也是他亲政以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正是这件事,使刚刚亲政的秦王经受住了考验,初步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强君的气势和气度。
这件事发生在雍城的蕲年宫。
蕲年宫,又名祈年宫,秦孝公时称橐泉宫。顾名思义,是一座专门用来祈天祭神的宫殿。秦王嬴政九年四月,秦王嬴政从咸阳来到雍城,要在宗庙举行成人礼。丁酉这一天,成人礼如期举行,年轻的秦王戴上王冠,佩上宝剑。按照秦国惯例,从此他将亲自履行王的职责。
嬴政十三岁继位为秦王,但是由于当时他还年幼,按规定不能亲自执掌国事,就将王权委托给了别人。这一委托,就给后面的暴乱埋下了种子。其实国君年幼、委政于人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嬴政面临的局面有点特殊,所以在他委政期间,宫室权力之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发展到最后差点危及到他的地位。
2、外戚掌控了军国大权。嬴政委政的人主要是他的祖父孝文王的王后华阳太后,他祖父孝文王的侧室、他的祖母夏太后,他的母亲帝太后赵姬,还有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及祖父孝文王的一班旧臣及丞相吕不韦等人。
这么多的人,分为两派,即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主要成员有丞相吕不韦、帝太后赵姬、昌文君、昌平君等,当然后来帝太后又另起炉灶,搞了个赵系外戚集团,与楚系外戚集团争权;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集团,他们主要是依托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长安君成蟜,争夺王权。秦王嬴政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权力漩涡中成长起来的。
历史对秦王嬴政亲政前的活动几乎没有记述,但是没有记述不等于没事。实际上,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集团一直在培养着长安君,以期使他拥有与嬴政抗衡的资本,最后取而代之。秦王嬴政六年(公元前241年),年仅十五岁的长安君出使韩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韩国的大片领土,因功而受封为长安君,这应该是韩系外戚集团的精心安排。夏太后他们的一切行为都瞒不过华阳太后。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秦王嬴政七年(公元前239年),夏太后死了。她的死,给韩系外戚集团以致命打击。
第二年,对自身的前途和人身安全充满担忧的长安君成蟜,在率军攻打赵国时,于军前叛变,被平息后逃到赵国。秦国王室中的韩系势力彻底瓦解,长安君成蟜给秦王嬴政造成的威胁和压力一下子消失了。这件事,貌似楚系外戚集团取得了胜利。但是意外地,却冒出来个嫪毐,以帝太后赵姬为首的赵系外戚集团又浮出水面。
3、帝太后的心上人。嫪毐是谁?他是秦王嬴政的母亲、帝太后的情人,秦王嬴政的假父。
历史上对于嫪毐身世的记载很少,而且大家都关注于他超强的性能力,忽视了他人格的魅力和处事的能力。
嫪毐是吕不韦向帝太后引见的,目的是给年轻守寡的帝太后解闷,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很快,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帝太后对嫪毐非常着迷,也非常信任。她不仅为嫪毐生了两个孩子,还把自己的一切事务都交给嫪毐处理。
在当时,寡居的太后、公主养面首也许是很普遍的事情,并不是什么丑闻。比如宣太后,就有义渠王、魏丑夫等一帮男宠。看来当时秦国的民风是相当开放的。嫪毐是帝太后的亲信,当然也就视帝太后的事为自己的事。当时帝太后最大的心事就是长安君。联系起来看,嫪毐应该是在平定成蟜之乱中立了功,被封为长信侯。这个时候,帝太后赵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翼羽丰满,可以跟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一争高下了。当然,华阳太后对这一切,也看在了眼里。
在这场楚系外戚集团与赵系外戚集团的斗争中,吕不韦却意外地站在了楚系外戚集团一边,这就使得权力的天平向楚系外戚集团倾斜,也使得帝太后对他充满了仇恨。他曾是帝太后最早的情人,那应该是她的初恋吧。为了结交秦王政的父亲异人,而将她献给了异人;在她年轻守寡需要安抚的时候,又一次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抛弃了她,把她投进了嫪毐的怀抱。现在又站到了她的对立面。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恨。但是就在楚系和赵系两股外戚势力争得不可开交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最终导致赵系外戚集团的覆灭。
4、一句话惹出了大麻烦。问题出在嫪毐身上。嫪毐得到帝太后的宠幸,可以随意使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园囿、猎场,太后的大小事情都由他做主,而且还把太原郡河西的土地赐封给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啊!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嫪毐俨然成了秦国第一权臣、第一宠臣。
这让华阳太后怎么看?这让相国吕不韦怎么看?当然,还有年幼的秦王,他心里是什么感受?
于是一个阴谋就铺排开来。当然,嫪毐如果懂得居安思危、低调行事也就罢了,偏偏的,他是个自制力不强的人。忽然之间身居高位,怎能不让人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得意就会忘形,就会犯错误。
一次嫪毐与宫中侍臣喝酒作乐、博弈游戏,发生了争吵。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男人嘛,闲了喝个小酒、玩个游戏、吹个小牛、吵个小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嫪毐这个时候已经膨胀了,他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就说出了一句可能令他懊悔终身的话:“我是秦王的干爹,你们算什么东西,一群穷鬼王八蛋也敢跟我争?”一时间鸦雀无声。
说者可能无心,听者绝对有意。
嫪毐与帝太后之间的事情,宫中实际上都知道,这在当时也不算个什么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没有人说出来。说出来就有损太后形象,甚至损害秦王的形象。这就是个事了。于是华阳太后方面就启动了对嫪毐的调查,当然秦王也可能在关注这件事。毕竟这件事关系到他的母亲,也可能关系到他自己。嫪毐也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他在寻找机会,予以反击。
5、最后的机会。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一年,秦王嬴政要去雍城施行成人礼,按照惯例,成人礼之后秦王就要收回委托出去的权力,亲自主持国家政务。这是一件大事,秦王的成人礼盛大隆重,王族大臣都要参加。届时国都咸阳将会成为一座空城,嫪毐清楚,这可能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大概是帝太后在后面运作的结果吧,嫪毐留了下来,镇守国都,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于是,嫪毐果断发动叛乱,私自使用秦王和太后的印玺,调动咸阳卫戍部队、宫廷卫队和驻扎在咸阳附近的骑兵部队、戎狄兵团,以及他自己的家臣门客,准备攻打蕲年宫,武力解决楚系外戚集团,挟持秦王。
刚刚举行完成人礼、宣布亲政的秦王嬴政很快得到了报告,他表现出特别的冷静和干练,立即命令相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率军平叛,两军在咸阳发生激战,嫪毐兵败被杀。
这是秦国立国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嫪毐在发动叛乱时,可以使用了秦王的印玺,说明嫪毐当时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处于秦国的权力中枢。一般的人,谁能接触秦王的印章啊!而且宫廷警卫部队长官卫尉、首都卫戍部队的长官内史、中央政府秘书长中大夫令、宫廷弓箭兵长官左戈等二十多名军政要员参与了叛乱,说明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行动,而且也是一次涉及面广、志在必得的行动。
如果政变成功了,还会有后来的秦统一六国吗?还会有中华大一统的国家吗?可能历史会朝着另外的方向发展。但是历史不容假设,年轻的秦王经受住了考验,历史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秦王嬴政亲政后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清理后宫、整顿家风。而且以这样一种暴风骤雨、雷霆万钧的方式进行,显示了他性格里已经形成的铁腕作风。
参与叛乱的官员都被处以死刑,嫪毐被车裂、灭族,他的母亲帝太后被驱逐出咸阳秦宫,幽禁到雍城棫阳宫,他母亲与嫪毐生的两个儿子,实际上也是他的同母异父弟弟被杀死。
6、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后来的深挖清查中,相国吕不韦也受到牵连,尽管他在平叛过程中表现突出、态度坚决,但都改变不了年轻的秦王心中对他的仇恨,他参与王室事务太深了,他知道的王室秘密太多了。
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236年),吕不韦被罢黜相国职务,驱逐出咸阳,到他的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阳)去了。
第二年,怒气未消的秦王又下令将吕不韦迁到蜀地去。在迁徙吕不韦的诏书上,秦王嬴政亲自写下了这样的话:“你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赐封你河南之地,享受十万户食邑的优厚待遇?你和我秦赢有什么亲缘关系,还敢号称我的干爹?现在,你和你的全家都搬到西蜀去,离我远远地,以后再也不要回来!”
吕不韦从诏书上看到了隐藏在文字下面的怒气,也看到了隐藏在诏书文字下面的潜台词,于是饮鸩自尽。
7、不安分的商人。吕不韦是个成功的商人。在三十岁左右时已经成为家累万金、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如果他不参与政治,可能会成为富甲天下的巨商大贾、豪门富户。
但他是个深受中华文化传统影响的人,虽然有钱,但是用当时及以后两千多年的主流价值观评判,毕竟不算建功立业,不能耀祖光宗、光耀门庭。所以,他可能自己心里也瞧不起自己,他在心底里也有一个做官梦,也想建立常人眼里的不朽功勋。
当然他也是个不安分的人。所以他把奇货可居的经营之道运用到了做人上,运用到了从政上。他用全部的家产投资、包装当时在赵国做人质、落魄无助、处于人生最低谷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并把自己宠爱的一个歌舞伎赵姬送给了嬴异人。
后来经吕不韦的精心运作,嬴异人回国做了太子,做了秦王,这就是秦庄襄王。嬴异人与赵姬的孩子叫嬴政,后来也做了秦王,就是秦王政,再后来他统一天下,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皇帝。
这就是秦王嬴政和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及他的母亲赵姬与吕不韦的关系。吕不韦对秦王政的父亲有再造之恩,如果没有吕不韦,从当时情况看,再怎么也轮不上他嬴异人做太子、做秦王;当然如果吕不韦没有把赵姬送给嬴异人,后面也就不会有嬴政这么个人。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从吕不韦为嬴异人的付出来说,他也应该得到回报;从吕不韦与嬴异人的关系来说,他做嬴异人的孩子的干爹没有任何问题,当然这跟赵姬无关。
所以吕不韦就做了秦国相国,并受封文信侯,可以说名至实归、功成名就,能够光耀门楣了。
8、人还是知道的少一点好。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地方。
吕不韦对秦王家里的事知道得太多了,他与赵姬之间的关系也实在是让人难以启齿,更要命的是坊间传说他把赵姬送给嬴异人时,赵姬已经有孕在身,他其实跟秦王政是父子关系!
这当然是谣言了。但是却让年轻的秦王感到羞辱,感到愤怒。更让他感到气愤的是,吕不韦还向他母亲晋献了嫪毐,这个差一点改变他命运的人!这是吕不韦万万没有想到的。
极权体制下,帝王家事岂是你一个外人可以插手的!而且官场也不是商场,虽然有些游戏规则是相通的,但后果却大不相同。商场投资失败,大不了赔些钱财;官场投资一旦失败,那赔上的可就是身家性命了。
当然,这种悲剧在后来的两千年中,不断重复。还是源于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基因里对权势的崇拜与追求。现在不是还有那么多的老板喜欢结交官员,有那么多的老板争着抢着也要做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吗?
这件事对秦王嬴政的人生信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当政期间,外戚专权、后宫干政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以至于他的后宫里都有些什么人,他的众多子女都是什么人生的,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哪怕是一丁点蛛丝马迹;他狐疑多变、心硬如铁,除了赵高,好像再也没有什么朋友;除了胡亥,好像再也没有什么亲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这一切,都是从雍城,从宝鸡,这个他的祖辈兴起的地方开始的。从此以后,宝鸡就将消失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而把开创历史、引领时尚的接力棒传给了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后来者。即使再有什么惊天之举,也不过是历史长河的几朵涟漪、几朵浪花。但是周人的仁德、秦人的进取,都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激励后来者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