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分量》连载 53
第四章 秦人崛起
十八、萌动
● 刘畅、刘松林 著

十八、萌动
1、人心思变。阴晋之战(公元前389年)的失败,在秦国上下引起了极大地震动。
秦国五十万军队败于魏国五万人之手,使秦国朝野深深感受到变革带来的力量。魏国的胜利主要得益于魏武卒的超强战力和凌厉攻势,而这种超强的战力则来自于吴起的新法。
期待变革成了秦国上下的共识。但是,年仅一岁的秦出公是不能担负起变革图强这一重任的。于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在外流亡的秦献公。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庶长嬴改发动政变。这是一场惨烈的宫廷政变,不谙世事的秦出公和他的母亲被杀死,并沉入河中。
三岁的孩子,什么都还不懂,可以说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过早的结束了;他的母亲,由于阻拦献公回归,也被杀死。这就是权力之争,沾满鲜血,不论对错。
这次政变,开启了秦国的强盛之门。
2、童年的财富。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继位,这是一个应该被人们记住的名字。他是秦灵公的儿子,由于权臣的干预,没能继位而亡命他乡,就像当年的秦武公一样。
在长达三十年的流亡生涯中,使他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使他的眼界得到了开阔,山东各国的变法图强启迪了他,山东各国的富兵强国刺激着他、冲击着他。这一切都使他震撼!也促使着他思想观念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没有立即继位,对秦国、对他个人都是一件好事。如果他顺利继位,从他当时的见识、胆略及能力看,可能也会像他的父辈们一样,不会有大的作为。正是由于他的特殊经历,使他对天下大势、对秦国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强势回归,他回国后的大政方针,都显示出一个有为之君的气度和魄力。
苦难的童年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丰富的阅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3、王者归来。秦献公继位后,一改秦国近二百年积贫积弱的现状,正式拉开了强大国家东出的帷幕,开启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大幕。
他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止人殉制度,秦国这一陋习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戎夷之邦的标志,是野蛮未化之人的作为。当年秦穆公去世,殉死陪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震惊了天下诸侯,引起了普遍的批评,也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但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一制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就连国势衰弱、对外敌侵略毫无还手之力的秦景公,其死后殉葬者竟多达一百八十六人!简直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秦献公上任之初,就从这一陈规陋习入手,进行改革,这是秦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这也为以后商鞅变法埋下了种子。
这一在现在看似平常的、在史书上只有三个字的举措,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惊天动地。
这是贵族的特权,一般普通人哪里有这样的资格呢?当年由余来秦国时,秦穆公就让他参观宏伟的宫室和丰富的宫廷收藏,这种对国君宗室特权地位和拥有财富的炫耀,以及对宗室特权的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在秦穆公这样的开明仁爱之君心中已是根深蒂固,更何况其他人呢!
秦献公这是在剥夺宗室贵族特权,剥夺国君特权,实际上是拿自己开刀。这种连一代霸主秦穆公都没有做,也没想做的事情,需要有多大的决心和气魄啊!这也是秦国去野蛮陋习,自觉融入文明社会的一次切实行动,与秦灵公尊奉、祭祀炎帝、黄帝那种更多象征意义的举措想比,更显得接地气、有意义。
第二件事是营建栎阳城。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就在秦国的东部边境附近,营建了新的临时政治中心。这是秦国从厉共公以来一系列加强东部地区开发、建城移民活动的延续,但与其前几次筑城活动相比,这次更有战略意义。
栎阳位于现在西安市阎良区,临近秦晋(魏)反复争夺的河西之地,在这里建立国家临时政治中心,表明了秦国君臣收复失地、东出争霸,实现战略转变的决心和信心;把这里建设成国家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同时也表明秦国当时的实力已经到了不惧怕中原诸侯侵凌的程度。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秦献公在栎阳建城,并将秦国的首都从雍城迁到了这里。但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看,这一观点似乎还需要商榷。不管怎么说,栎阳已经具备了作为首都的部分功能,成为当时秦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就像西周时的洛邑,尽管没有宗庙,但是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具备了像首都一样的重要地位。这是一个姿态,更是一个行动。四年后(公元前380年),秦国又在蒲(今山西隰县)、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善明氏(今址不祥)等地设县。
第三件事是重挫三晋。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国际上还发生了一件影响秦国发展的大事,那就是吴起受到魏相国公叔痤的诬陷,逃离了魏国,到楚国去了。
吴起是个典型的事业型人才,但是他在为人处事,特别是在处理与领导和同事关系方面,缺陷比较明显,就跟之前的伍子胥和后来的商鞅一样,所以他们三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这是事业型知识分子的通病,恃才傲物、不屑于参与他眼里视为俗事的人际交往,看不起他心里认为低俗的吃喝拉扯及阴谋诡计,在流言面前太超脱、在人际关系面前太超脱,心中只有崇高、只有理想、只有原则,固执到偏激,原则到死板,虽然能力超群、功勋卓著,但是同事不待见、领导不喜欢,最后落得个怀才不遇、孤独无助,这是普通人的;在权力场上,甚至会身败名裂、身死家灭。这种人一旦领导赏识,就会发挥超人的能量,做出非凡的业绩。但是领导一变,就会立即引来非议,陷入低谷,成为众矢之的。
吴起在魏文侯时期,很受重视,顺风顺水。他镇守河西,将秦国死死地封锁在洛河以西,不得东进半步。他训练的魏武卒,打遍天下无敌手,令敌人望风而逃、闻之色变。但是到了魏武侯时期,他的地位就不那么妙了。魏文侯是个爱惜人才、胸怀宽广的人,当然与他所处的位子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
当初吴起从鲁国来到魏国时,魏文侯就向大臣们了解他的情况,李悝说:“吴起这个人缺点很明显,他贪财好色,看重名利,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也有优点,那就是熟知兵法、用兵如神,就是司马穰苴这样的兵法大家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他曾经有杀妻求将的恶行,就是在鲁国时,为了能够带兵抵抗齐国进攻,成就功名,竟然杀了娘家在齐国的妻子以避嫌,这件事在江湖上影响极坏!”但是魏文侯觉得吴起是个人才,容纳了他的所有缺点,让他去河西为将,抗拒秦国和韩国。这一时期是吴起人生最辉煌、最得意的时候。他“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创造了战国中期诸侯争战的常胜记录。
但是到了魏武侯时期就不一样了。有一次魏武侯跟吴起乘船渡过黄河,看到一河激流浩荡,两岸奇峰峻险,不禁大发感慨:“如此峻险的山河,真是我魏国的瑰宝!”吴起听了,没有像一般臣子一样,附和称贺,而是冷冷地说:“国家最宝贵的应该是国君的德行,而不是山河地势的险峻!”并引经据典地予以论证。魏武侯听了吴起的话,淡淡地说:“你说得对!”心里面就对这个拂逆领导兴致的臣下有了看法。
后来田文做了相国,吴起很不服气,就与田文理论。他居然当面问田文:“治军、治民、镇守边防,咱俩相比,谁做得好?”田文说:“我都不如你!”吴起又问:“那你凭什么做相国?”田文说:“国君年少,在朝堂上没有亲信,在百姓中没有威信,工作不好开展。你觉得谁当相国比较合适?”吴起无言应对。他心里清楚,田文在民众中影响好,在同僚中威信高,君上也喜欢。但是这种直戳戳地质疑,田文能接受吗?他嘴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里能喜欢吗?
到公叔痤为相时,就直接向魏武侯建议,逼吴起离开了魏国。后来吴起在楚国改革,动静太大,触动了世族利益。改革持续不到一年时间,就引起政变,死于非命。吴起离开魏国时,正是秦献公踌躇满志、准备东扩之时。他的离开,给秦国提供了扭转局面的机遇,腾开了发展空间。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消彼长,给大家都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但是魏武侯这一决策,却是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让秦国憋了二百年的雄心豪气有了发泄的机会。
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在经过几次试探性的攻防拉锯之后,秦国主动出击,在洛阴(今陕西大荔东南)攻击韩魏联军,取得胜利;
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在石门(今陕西三原北)大败魏军,斩杀魏军六万人,取得了秦国立国以来对外征战的最大战果,周天子专门派人来祝贺。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军主帅、相国公叔痤。这一仗,使魏国丢尽了面子,本来由相国亲自出马,是要报两年前石门之战的仇的,不料秦国一点面子都不给,反而把魏军主帅、魏国相国给俘虏了。这两次大的胜利,大大改变了天下诸侯对秦国的印象。
4、历史不能忘记。公叔痤是魏国的相国,也是宗室子弟,地位很高,能力一般。他的一生做了很多好事,没有人知道。但是他做的几件损人不利己的坏事,却被一件件一桩桩地记在了历史上。
第一件就是设计逼走吴起。
他做了相国后,担心吴起会威胁他的位置,就与他的夫人(魏国公主)商量陷害吴起。想来想去,就想了一个损招。
有一天,他就向魏武侯建议把公主嫁给吴起,说是可以为魏国留住人才,可以改善君臣关系,可以调动吴起的工作积极性等等等等。
魏武侯就答应了。
然后公叔痤就请吴起到他家里吃饭。吴起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领导请客,就来了。公叔痤的夫人就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当众撒泼使横,羞辱丈夫,公孙痤就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并悄悄告诉吴起:命不好,娶了个公主,惹不起,也躲不起,只能这样了。并一再开导吴起,你是吉人天相,不会像我一样。君上许配给你的公主,可是很温柔的很知书达理的!
吴起一看公主这个的蛮横样子和公孙痤的可怜相,觉得娶公主做老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大丈夫男人,哪怕一辈子打光棍呢,也不能受这种窝囊气!所以就找个借口,回绝了魏武侯。
魏武侯一听就不高兴了,简直是岂有此理,我堂堂魏国公主还配不上你吴起?一个小姑娘还配不上你个糟老头?你想干什么?你怎么不上天呢?
吴起也知道得罪了领导后果很严重,于是就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所有人都让公叔痤给耍了,当然他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但是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却是无以估量的。
第二件是亲自统兵,进攻秦国。他不是没打过胜仗,可这是复仇之战,为石门六万阵亡将士复仇,只能赢不能输,本来想以此扬名立万呢,无奈技不如人,一败涂地,沦为笑柄。当然秦国也没有过分为难他,战后不久就放他回国了。
第三件是放走商鞅,为历史创造了奇迹,为秦国创造了机会,却把魏国及其他诸侯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的车轮将在商鞅的驱动下,碾过魏、韩、赵、燕、齐、楚,留下一地碎片。
所以,秦国的崛起,中华的统一,还有一个人不能忘记,那就是公叔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