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王杰 1
文/三木秉凤
第一章 水土一方
在鲁西南平原腹地有一个古县金乡县,这里东临微山泗湖,西邻菏泽平原,川河纵横,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是著名的江北水乡。金乡县古称东缗县,文化历史非常悠久,“鸡黍之约”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据记载夏朝,这里就称缗国,系舜之子季禧的封地。秦始皇统一后,全国设立三十六郡,缗邑改名为东缗县,隶属于砀郡管辖。东汉建武元年即公元25年,此地改为金乡县,这个县名由之沿用至今,可见金乡县历史非常古老,若查看金乡的县志,书载历史文化民间逸事丰富多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金乡县水系发达,灌溉便利,生活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此地农耕文化底蕴颇深,民风朴善,礼仪满乡。
在金乡县城北部几里处,有一个小村叫华堌村,村子不大,王姓居多。民国初年,华堌村有位农民叫王俊亭,他为人本分能干,纯朴善良,依赖着祖传的几十亩田地,日子过得也算无忧。王俊亭是村子里有点眼光的人,他知道子子孙孙要想发达必须读书,绝不能象自己这样靠种地混下去,虽说几十亩薄田也能养家糊口,但终归没有太大出息。一日,他将长子王廉堂叫到正屋,郑重其事地说:“廉堂啊,你们兄弟人多,家里没有能力供大家一起读书,你是长子,以后你就去私塾读书吧,若学有成,出去干点事业,也能光宗耀祖,给家添彩,即使将来回家种田,也可诗书传家,不能象我一样做睁眼瞎”,父亲把王家的未来希望就寄托在长子身上,王廉堂望着父亲沧桑黝黑的面庞,使劲地点下头,“爹,我懂”,他知道,作为长子,从小小的年龄开始,就要担负起全家的未来重托了。第二天,王廉堂随着父亲走入私塾先生家中,恭恭敬敬举行拜师大礼,开始了学堂生涯。王廉堂学成回到村里,自然而然就成为华堌村的文人,乡邻远亲碰到关于运笔、书信、地契之类的小事就找他识文断字,解释内容。王廉堂的两个弟弟王儒堂、王灿堂却没这么幸运了,两个弟弟因为迫于家庭的生活压力,从来没有进过学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全面侵华。第二年,日军向山东推进,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退,导致整个山东很快沦于日本铁蹄之下,韩复渠虽被蒋介石杀鸡儆猴,执行抢决,但败局难挽,山河变色。1938年5月,日本人攻占了金乡县城,并成立伪金乡县政府,当时日本采用“以战养战”的策略,不仅强派民工,挖城濠,修碉堡,还对占领区的百姓横征暴敛,金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段时间王俊亭一家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在那个中华民族蒙受苦难的年代,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但在敌占区的金乡农村还算平静,虽然日子越来越难过,但王家三个儿子已经长大。王家在村子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门户,儿大当婚,在王俊亭的张罗操持下,三个儿子先后都娶了媳妇,一大家子就这样和和睦睦地耕田度日,相安无事。有一天,老伴对王俊亭说,“咱老大、老二都生了闺女,王门啥时能添个孙子,留个种”,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习俗,男孩传宗接代是家庭延续的根本,老伴这句话正好问到王俊亭的心坎上,王俊亭抽了把旱烟,叹口气,独自坐在门前石头上默默不语。转眼间到了1942年春天,突然有一日,老伴满面喜气地告诉王俊亭,“咱老二家媳妇张淑英又怀上了”,王俊亭听后,一脸的阴忧顿时烟飞云散。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