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分量》连载 41
第四章 秦人崛起
十一、攻灭诸侯,秦人进攻方向发生变化
●刘畅、刘松林 著

十一、攻灭诸侯,秦人进攻方向发生变化
1、不甘落于人后。之前,秦人开疆拓土的主要方向是没有受到周天子分封的外族方国或者部族,他们不是周王朝统治的基础,也不是周天子王权的拥护者,打就打了,灭就灭了,不会引起什么后果。诸侯之间还能互相尊重,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但是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周天子的地位已经下降,对诸侯的节制和掌控能力也越来越弱,诸侯间的攻伐已经成为常态,中国历史进入到诸侯争霸阶段。大家都开始想尽办法、扩充力量,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秦武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把扩张的方向瞄准了秦国势力范围内的杜、郑、小虢等诸侯国。
2、成长的代价。其实早在秦宪公八年(公元前708年),秦国就发动了对老牌诸侯芮国的进攻。这是秦国对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的第一次进攻,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秦文公以来,秦国在对外征战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失败。这次失败促使秦国认真反省,调整策略,把扩张的重点放在了未受周天子册封的异族政权上。
芮国是姬姓诸侯国,在殷商时期就存在,文王受命元年解决的国际领土纠纷就是发生在当时的芮国和虞国之间。周王朝建立后,封其同姓子弟于芮国。当时,芮国的国君芮万伯,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情种,整日混在女人堆里不理国政,他的母亲芮姜非常不满,在做了无数次的说服教育后,愤而雄起,将芮万伯这个不争气的孩子赶下了君位,逐出了国境。
芮国一时无君。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秦宪公瞅准这个机会,毅然发动了对芮国的进攻。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处于上升阶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民族秦国,却在这次战争中落败,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芮国作为一个立国近四百年的老牌诸侯,自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及力量上的积蓄,国际及国内对其国家具有极高的认同感,特别是国内群众的国家认同感。而且芮姜,从其名字看,应该是姜姓部族的女子,也是个有背景的人,出身权贵,从小在大院里长大,什么事没见过?耳濡目染,见多识广,治国理政自有其独特之处。况且能狠下心将自己的儿子赶下君位、赶出国门,必定是一位强悍干练之人。所以,秦宪公这种新兴的诸侯在这个时候看走了眼,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败。这是成长的代价,也让他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清醒的认识。
人只有在不断的挫败中才会不断成长,不断壮大。倔强强悍的秦人不会在这点挫折面前屈服。同年冬天,秦国遵照周天子的指示,协助周王室对位于今天山西芮城以北,也就是芮国北面的魏国(不是后来的战国诸侯魏国)发动进攻,掳去了逃亡在这里的芮国国君芮伯万,直到六年后(公元前702年),才将其送回。
这时已是出子年间,秦国臣强君弱,国势不稳,为了营造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发展环境而做出的权宜之策。

3、初露锋芒。在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后,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后,秦武公在其继位后的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谨慎地展开了对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的进攻。他首先选择的是杜(位于现在西安市东南)、郑(位于现在陕西华县)和小虢(位于现在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这些在秦国势力范围内的弱小诸侯。
在消灭了杜和郑这两个诸侯国之后,秦国设立了杜县和郑县。这样,自华县以西的关中地区再没有其他诸侯国存在。从此,东至华山、西至甘谷,完全置于秦国的控制之下。秦国的国土终于连成一片,成为雄踞关陇的一方诸侯。
这个时候,齐国已经称霸,晋国也消灭了霍(位于现在山西霍州)、魏(大约位于现在陕西大荔和山西芮城一带)、耿(位于现在山西河津、山王一带)等诸侯国,成为强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秦国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以顺应形势的发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