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寒风凄凄,巨星陨落,德高望重的,中国著名民间艺术泰斗,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胡深老先生于2019年12月30号不幸离世,享年88岁,谨以此文深深哀悼。

泥塑彩绘“话”人生
文/菊蓉
初秋之际,我和众多文朋诗友,与纷至沓来登临观赏“泥老虎”的游客一起,停下匆匆的脚步,细细打量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听它讲述自己的岁月故事。
六营村,隶属关中平原宝鸡市凤翔境内,属城关镇管辖,距县城3公里多,整齐划一的村貌,有着明太祖朱元璋“屯兵”深厚历史文气浸润,路两旁矗立着有设计性的仿古外墙和门头,家家户户的门庭下统一用青砖铺设,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干净平坦。放眼望去,具有“中国泥塑一条街”美称的六营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作为凤翔县的门户,多年来因为其内敛和低调,一直不被人们所知。六营村倒是显得很坦然。它没有因为成千上万、各具神态“泥老虎”拥有“国家名片”而大肆招揽游客的迫切;也不像有些套上时尚新衣的古庄村落,失却原有的韵致模样。但我相信,六营村面对着不同肤色的游客,绝对不是落伍的,是自信的、云淡风轻的。它的沉静、格局和气度,因为历经过中华民族及华夏传统文化源头的文明,继承过先周文化摇篮的孕育,显出一种高远和博大。

这样的感觉,在六营村一个名叫胡小红泥塑艺人的身上,体悟得格外真切。
未到六营村之前,我绝对想象不出“泥老虎”的美是那么惊艳和震撼。但走进胡小红家的庭院时,到处都有“虎“的影子,墙上挂的“老虎”,柜子里摆着“老虎”,床上放着“虎枕”,院子里刚完工的“坐虎”,就连照片上的娃娃也戴“虎帽”,穿“虎鞋”……院子里,真正的色彩斑斓,粗犷夸张,大红、大绿、大黄、大黑、大白、大紫,真真正正用鲜艳的彩色泥巴把老虎玩出了大境界,那造型、那神态、那威仪,比真老虎更生动更有活力甚至更富有人情味。能把“泥”做成大生意甚至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有大学问、大本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艰辛。刹那间,让人有种和历史相逢、和大自然融合的错觉。
胡小红,有“中国巧女”美称,是鼎鼎有名的大师级泥塑彩绘胡深老先生的女儿,在父辈家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等方面,都能让人感受到“虎”的传人不一样的家国情怀。88岁的胡深老先生设计的“坐虎”等彩绘泥塑,蜚声海内外。老人因感冒卧床休息,手上打着点滴,我们怀着敬重的心情,轮流同老人握手问好。老人那双手清瘦,但有力。按照祖先的规定,所有家业都是传男不传女。但胡深老先生却将这门家业传给严谨细致的女儿,内心该有多大的力量。

这是一个在人群中很难让人目光留驻的中年女子,相貌平常,衣着普通,开口说话,一下子却打动了我。她用一位土生土长农村女子的落落大方,带着生命的激情,带着对继承祖辈父辈技艺的热爱,带着自己灵魂的丰盈充实,坦然自若地讲述着自己与“坐虎”前世今生的情缘。
土里藏黄金,土里出白玉。胡小红说一件好的泥塑作品,是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方面的总和,做出后要在艺术、文化领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坐虎”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寻找“稀缺”的“板板土”,没了板板土,用黄胶泥或红胶泥做成的泥老虎,一摔就碎,一碰就散。“板板土”采回家后,就开始和泥做坯。和泥就像关中婆娘揉面一样,要放进一定比例的废纸、棉絮,然后用铁锨起劲搅翻,增强泥的黏性、柔性,揉好的泥也要“醒”上几个小时,增加筋道性,这样捏在手里沉甸甸、油光光、黏糊糊,然后将这光滑细腻的泥,嵌进“模具”,翻坯、脱胎、挂粉、勾线、上光后,初具雏形的“虎脸”脱壳而出。
画虎画皮难画骨,要让“泥老虎”吼起来、跑起来、活起来,最难的工序就是勾线。像中国画讲究线条一样,手艺如何就在线条上见高低。胡小红女士说着,指着院子里即将完工的“坐虎”说,仅在凹凸不平的虎头上画曲线、直线,画出虎威样子,就要画上几千笔才能完成,在两边还绘有蝙蝠、“五子登科”、“五福盈门”等美好愿望的图案,比绣花还吃力,一笔都不能偏差。等点完最后一笔,虎便长啸一声,惊天动地,让妖魔鬼怪望风而逃。
一只“坐虎”,从别出心裁的构图、巧妙地运用色彩到形神兼备地完工,大概需要6个月,功夫是足够了,只可惜卖出去的价钱却不及万元,但带给观赏者无尽的视觉享受和裀润的心灵抚慰,却是无价的。当问及胡小红之后的打算,她说:泥土是万物之源,真正的艺术品一定是土里生土里长的,一旦脱开地气,人也没有了豪气,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泥土就会开出芬芳花儿。现在的六营村,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好政策的扶持下,已跻身全国63个生态文化村,我要将这“泥耍活”做成“稀世珍品”,让风趣逗人、威武雄强的“泥老虎”,成为中国陕西凤翔六营村最为鲜亮的文化名片。关中女人酣畅直率的性格,让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虎是百兽之“王”,有王者风范,是3865余万秦人的图腾,是守望家园威仪万端的神,更是与国际潮流接轨的“吉祥物”。在六营村,家家户户都不是把“泥”老虎仅仅当做摆设品或者赚钱的营生,而是当作家神、财神、福神,护佑着四季平安、四季红火、四季发财,这也是“泥老虎”几百年来受到热捧并秒圈无数“粉丝”的潜在因素。在领略“泥老虎”美感同时,也被六营村沧桑感所震撼,更让这些默默守护者这一片土地上文化底蕴的子民所惊艳。其实,亮相于六营村的泥塑彩绘,只是木版年画、马勺脸谱等凤翔乃至陕西手工业传人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和秦文化有关的各类产业,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遍地开花,呼唤着农村的有志之士,和越来越多在外的秦人回归故里,在有乡愁的家乡,完全可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文化人来六营村,做开创文化事业的传承者、见证者,让泥塑彩绘的精彩称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璀璨明珠。
如果你和我一样,动了到六营村的心思,那你一定要抱一只“泥老虎”回家,它也许是让你懂得生活,了解世界,也许可以让你感受艺术瑰宝的魅力,但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你希望,给你力量,给你勇气,给你别处不一样的风景和人生体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菊蓉,笔名淡菊如蓉,陕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发表在中、省、市主流媒体,《让信仰之光红霞满天》荣获《人民文学》首届习作短评佳作奖。本人多次获得“陕西省优秀通讯员”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