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阁老故里文化写意
文/ 王申明
仲冬的一天,寒风刺骨。在金台区蟠龙山村的戏楼前广场上,一场扶贫捐赠仪式暨冬之魅文学采风活动正在进行。由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协同柏图商贸公司,向蟠龙山村贫困户捐赠30多件价值1.5万的品牌防寒服。协会会员向村子捐赠文化书籍。虽然天气寒冷,然而大家的心却是热乎乎的,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

提起蟠龙山村,我倒也很熟悉。因为本人就是蟠龙镇人,老家离这里10多里路,从小听说过不少这个村子历史名人党阁老即党崇雅的逸闻趣事。党崇雅在清朝初年先后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赐内翰林国学院大学士加太保兼太子太傅,故称阁老。他任职期间办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善事。满清贵族入关后,因无法律约束,恣意侵占土地,滥杀无辜,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党崇雅随即上书朝廷,主持修订了大清第一部法律,参与审理了打击官吏贪赃枉法、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农民生产的数百个刑事民事案件,缓解了民族矛盾和民间疾苦,保护了民众的生命财产。他还运用智慧,巧施计谋,想方设法减轻百姓的税负徭役。在宝鸡地区流传甚广的党阁老智减萝卜贡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他告老还乡后,没有以朝廷宰辅重臣作威作福,而是“家居清约,门阑悄然”。在家乡生活的十年中,出资修桥补路,资助孤寡贫弱,捐资修庙,做了不少善事。尤其遇到横行乡里、巧取豪夺、仗势欺人的不平事,党崇雅都能伸张正义,惩恶扬善,还百姓公道,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

然而就这样一介一身正气,忧国忧民的廉吏,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不忠,列入“贰臣”传。近现代一些文人学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也以党崇雅品行不端、气节不保而加以嘲讽歧视。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要看他的作为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而不应该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弘扬“愚忠”。纵观党崇雅仕途生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侍奉三朝,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但他却顺应历史潮流,尽自己所能,制刑律,减赋税,爱百姓,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历史在运转,时代在前进。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党崇雅,给党崇雅正名,还党崇雅清白。蟠龙山人更应硬起腰杆,挺起胸部,弘扬党崇雅的高风亮节。

可喜的是,蟠龙山村在党政和社会各界支持下,正在竭力挖掘党崇雅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这一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村子邀请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于2012年、2016年两次在村上召开了党崇雅与蟠龙山村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学术论文50多篇,并编成论文集。积极争取文化、村史项目资金,2017年投资10多万元,在党崇雅故居前建起了党崇雅纪念馆,兼带村史馆、家风家训馆。馆内绘制了党崇雅画像,整理布展了党崇雅年谱。纪念馆门两边书写“品茗论道风雅颂,蟠龙卧虎鹃失啼”楹联,前院雕塑有党崇雅塑像和一对石狮,立有一对灯柱。整个纪念馆显得肃穆雅静,历史文化气氛浓厚。村上还刻意垒起砖圈,保护据说是党崇雅孙子党居易手植的三棵古槐。在村中要道旁建有党崇雅文化墙,介绍党的生平,宣示崇雅吟撰的诗。其中一首诗为《秋日鸡峰》:“山回古木度萧森,野鸟栖飞喜有林。一触秋声非复昔,祥分物态却成今。松垂老矣披风远,雨点枝兮抱叶吟。不见来青青眼界,招游那是旧时阴”。另一首是《山下吟》:“穷追岁月到山阿,不见其人发浩歌。牛背笛吹天地籁,石盘棋烂斧斤柯。横空叠起云扶日,极望忘归鼠饮河。绿树飞声高万丈,风行唤我钓烟波”。两首七律诗均选自党的诗集《鹃失啼》,且诗书周边都用红果绿叶围绕装饰,可谓倾心用心。蟠龙山村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舞台别具一格,雄伟儒雅,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舞台顶脊塑着金黄色的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浮雕,檐壁、前柱分绘飞龙、蟠龙图案,台口两边书写着“玉阁龙蟠泽沛裕万代,金楼虎踞康宁永千秋”颇具文化内涵的楹联。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蟠龙山村发展文化旅游事业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在扶贫采风座谈会上,蟠龙山村干部谈到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本村名人党崇雅为主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个想法无疑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蟠龙山村地处贾村塬西南角塬边。站在塬边,渭河、金河两岸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撼动人心。眼界开阔,交通便利,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在蟠龙新区远景规划中,这里属于绿化地带。在这里建一座党崇雅文化遗址公园,以此来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是比较理想的。村上可借助蟠龙高新区快速开发的态势,因势利导,以资源引资引项目,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对已建立的党崇雅纪念馆,可征集充实文化史料内容。党崇雅不仅是明清重臣,更是一个文化人,善于写诗作文。一生著有《鹃失啼》《图南草》《意先草》《焚焚草》及前后疏稿20卷。他应邀给《宝鸡县志》《千阳县志》等志书作的序,书写的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贾大司马修栈咏》碑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龙凤》对联、甘肃天水南郭寺《二妙轩碑》石刻后跋等书法作品,曾收藏的“北宋拓本宋拓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栉字不损本”(现藏上海市博物馆),还有李均宏、蒋五保编著的《党崇雅研究》及两次研讨会论文集,王世清、杨广虎创作出版的《大清阁老党崇雅》《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30年》小说,党居易的神道碑等等,都可与有关单位合作征集、搜集或拓印、复印,作为纪念馆陈列的重要史料。对现存于本村的党崇雅故居院落房屋、位于白石沟村西侧的党崇雅坟墓进行修缮保护,作为遗址公园的组成部分。还可在纪念馆通往观景台的道路两侧新修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党崇雅的逸闻趣事,补充展品的不足,增强吸引力。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蟠龙山村在全市最早办起了农家乐,当时市区不少单位组织职工或居民自发爬山锻炼之后,都去村子街道、农户品尝臊子面、搅团、面皮、锅盔、棋子豆,一时门庭若市,好不热闹,村民收入颇丰。遗憾的是后期开发、品位提升步子慢一拍,被对面的胜利塬抢占了机会。现在可利用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机会,重振雄风,使农家乐火起来,形成游客吃住玩一条龙,加大吸引游人的力度。

作者简介:
王申明,1947年9月生,宝鸡市人。大学文化,研究员职称.长期从事政策研究、文学评论、文字工作,发表作品100多万字.近10年来注重诗词、楹联、散文创作,作品多刊载于省内外书刊.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市散文家协会、市楹联学会会员.著有诗集《淡泊吟》。

(宝鸡散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