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介绍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名称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
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习俗文化
水饺:水饺在我国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因其外形与古代的元宝相似,具有吉祥财富的美好含义,在比较重要的节日一般都会吃水饺。家人团聚围坐一堂,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便能就此展现,其实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于家人朋友多一些时间相处。
团体活动:如元旦联欢晚会、挂元旦庆祝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纪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像联欢晚会这种团体活动。大家纷纷上台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在众人中表现自己的优点,还能增添节日的喜庆,如果是单身那么还能增加结识异性的机会。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这便是元旦了。近几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日。
互送礼物:元旦既然如此重要,互相赠送一些元旦礼品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送给你的同事办公用的物品,充满甜蜜的新年喜糖等。如果是送给女朋友或爱人,那么礼物就更需要好好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