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明答禄与权墓:旧(河南府志)在城北原。与权,明翰林修撰。
答禄与权(约1312--1386),字道夫,晚号洛上翁,西域乃蛮答禄氏。乃蛮部落被成吉思汗攻灭,乃蛮遗民答禄氏随蒙古进入中原。曾居住在河南扶沟、南阳,元明之际入籍永宁。仕元为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洪武六年,因荐授秦府纪善,改御史。请重刊律令。盱眙民进瑞麦,与权请荐宗庙。帝曰:“以瑞麦为朕德所致,朕不敢当。其必归之祖。”御史言:”是也。”明年出为广西按察佥事。未行,复为御史。上书请祀三皇。下礼官议,遂并建帝王庙。且遣使者,巡视历代诸陵寝。设守陵户二人,三年一祭,其制皆由此始。又请行禘礼议格不行。改翰林修撰主事,降典籍,寻进应奉。十一年以年老致仕。
“答禄”是蒙古语“掌印”“镇守”的意思。其祖先就是乃蛮末代君主太阳罕。乃蛮部是世居蒙古高原西部的强大部族,太阳罕在与成吉思汗争夺蒙古高原控制权的战争中兵溃身死,其子屈出律在国亡后,率领部分族人逃到西辽,后伺机篡夺西辽君主菊儿罕的政权,并一度成为西域霸主,直到被成吉思汗派遣哲别率军攻灭。屈出律之子敞温在战乱中与父亲失散,转而投奔蒙古高原东部的契丹人,不久死去,留下妻子康里氏和年幼的儿子抄思。康里氏在国破家亡之际,做了一个艰难但理智的选择,投奔乃蛮部的仇人成吉思汗。母子二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成吉思汗后宫的仆役,从此受到黄金家族的庇护。抄思长大后英勇善战,跟从拖雷在蒙古灭金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官至万户,为答禄氏在元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抄思之子名叫别的因,自幼跟随祖母康里氏在汗廷服役。抄思44岁在大名(今属河北)英年早逝,其妻张氏前往漠北接回年纪尚轻的别的因,在中原汉地加以训导。《元史》记载,张氏曾对儿子讲过做人的道理:“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将母亲的教诲牢记心头,承袭父亲的军职后,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名将,不仅立下很多战功,而且所到之处都有惠政。
别的因虽武勇过人,其子答禄文圭(字章瑞)曾到江南为官,与当地文士有交往,元初文人方回有诗《题答禄章瑞净香亭》。其孙守恭、守礼分别于泰定四年(1327)和至顺元年(1330)考中进士,答禄家族至此堪称书香门第。其曾孙答禄与权(字道夫)于至正二年(1342)登进士第,曾任翰林院经历,是元朝末年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元末文人贡师泰的《春日玄沙寺小集序》,记录了答禄与权参与多民族文士诗酒唱和活动的情景:“道夫设险语,操越音,问禅于藏石师,师拱默,卒无所答;清溪虽庄重自持,闻道夫言,辄大笑。”从中不难想象答禄与权的多才多艺与风流倜傥。答禄与权“博闻强记,善谐谑”,入明之后曾任监察御史,他积极建言献策,比如他曾请求祭祀三皇,受到明太祖嘉纳。

“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这就是答禄家族著名的“成人”家训。不难发现,女性成员在答禄家族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色目人康里氏、汉人张氏,都不是乃蛮人,却都在答禄家族发展的重要关头,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教导子孙成为有用之材。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答禄家族的后人也纷纷“舍弓马而事诗书”,汇入中华文化的历史洪流。
据永宁目前姓鲁的部分族人说;答禄与权是他们的始迁祖。在永宁兴华镇沟口村的上村组大核桃树下有明朝禄御史坟,从明清至民国都保存完好,每年清明上坟白天没见他们后代来祭祖扫墓,但不定那个晚上禄御史墓都掛上了白绸条和祭品。如今鲁(禄)御史坟己被建了房屋,当地胡姓人都这样说。

就所见资料而言,没有有关他在河南任职的具体记载。元末战乱中,当元代驻河南政权机构覆灭之后,他曾在河南洛水上游的永宁县山中避乱,并移家迁居于此。所以明代文献都称他是永宁(今河南洛宁)人,他自己在题咏中则自称是“洛上人”。推测他年迈退休后会不会就居住在全宝山下的兴华沟口一带,自称(洛上人),自号(洛上翁)呢!
关于答禄与权的居住地,(宋廉赠洛上翁)其二有”乞与山童润笔钱,归时正及早春先。玉堂分取薇花树,种在双溪浅水边。”诗句,这里应是答禄与权家族的居住地。其名上村(双溪),又名双沟。东边是沟,西边是沟口,地形特征是两条溪水汇聚之处。在沟口的上村正是南北、东西两条溪水流经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背依全宝山,这里一年四季分明。我觉得这里应是明朝御史答禄与权的墓地。这里村民都称鲁(禄)御史坟。

在兴华镇沟口村我们找到98岁胡老,他是当地最年长,且懂得周易风水;88岁胡老先生、以及上村后沟78岁胡松周先生,了解当地对答禄与权的情况及传说。他们说:我们村现在没有鲁姓,但大核桃树处过去有鲁(禄)御史坟,坟很大。十年前在那建了房,也不存在遗址。胡松周还说:在我住的后边过去也有一个大墓,生产队时把砖挖回来盖了房子,里边什么也没有,砖很大,是古代的。
答禄与权墓南70米左右有一眼水井,井上有一康熙年间石碑帽,一面刻皇清,一面刻(杨芬女史),其碑已打碎,散在井沿边和南边路上。我拍了照,但字迹已不可辨认。
关于答禄与权的墓地所在,明答禄与权墓:旧《河南府志》在城北原。而民间传说在兴华沟口村有鲁(禄)御史坟,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洛宁仁人志士去努力破解这些难题。洛宁厚重的古代历史和历史上名人事迹也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努力去总结、发现、发扬,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