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炒货飘香。眼下正是花生、瓜子等干果大量上市的季节,花生在民间又被称为“长生果”,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休闲食品。“我在街上买花生时,很多商贩儿都说自己卖的是‘榆林花生’,吃起来味道却不一样……”12月10日,市民周琳琳向记者反映,“榆林花生”热销,可真假却难辨。
建安区的榆林乡由于盛产花生,使得“榆林花生”成了一个让许昌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记者注意到,“榆林花生”的招牌很轻易就能见到,但买到手的果真是“榆林花生”吗?不少市民都心存疑虑。

寒冬时节,“榆林花生”热销
“榆林花生,好吃不贵……”当日10时许,在市区万丰路,记者看到一名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正在叫卖花生。“这花生是榆林产的吗?”记者询问道。“你尝尝,好吃得很,正宗的‘榆林花生’,我一天卖好几包呢!”中年男子回答得很干脆。
记者随手拿起一颗花生剥开看了看,果实有些干瘪,吃起来味道也一般,因为对花生的了解有限,记者难以分辨出这是否是真正的“榆林花生”。随后,在市区文化路、白庙后街等路段,记者都看到有商贩儿在骑着三轮车兜售“榆林花生”。
在市区一些干果店内,“榆林花生”也是必备品种。“同样是干炒花生,‘榆林花生’明显比其他地方出产的花生卖得快。”市区解放路一家干果店的店主说。

昔日美名远扬的“小籽白”,已被新品种取代
“我对花生不太了解,就听说榆林产的‘小籽白’很好吃,你卖的是‘小籽白’吗?”在市区白庙后街,一名顾客停在商贩儿徐德安的摊位前,询问他卖的是不是榆林特产“小籽白”花生。
“‘小籽白’产量不高,在榆林乡已经很少有人种了。谁再说他卖的是榆林产的‘小籽白’,十有八九是假冒的。”徐德安说。
建安区榆林乡东榆林村有耕地1900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是“榆林花生”的主产地之一。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彦朝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东榆林村的花生品种也得到了优化。“过去,我们这里种植的花生以‘小籽白’为主,也因其而闻名。‘小籽白’虽然好吃,但它的个头儿小、产量低,如今几乎被淘汰了!”朱彦朝说,在他们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种名叫天府的花生已经完全取代了“小籽白”的地位,这种花生不仅高产,而且口感也不错,特别适合炒制,加工好的干炒花生籽粒饱满、果皮白净、入口无渣、酥香可口。

口味以干炒为主,价格比普通花生要高
奶油花生、五香花生、蒜香花生……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出售的花生口味非常丰富。“新奇口味的花生大多都是山东、安徽、信阳等地生产的。榆林乡的土质适合栽培花生,‘榆林花生’皮薄、口感酥脆、后味儿甜,的确很好吃。而外地花生外壳普遍比较坚硬,花生仁不够酥脆,味道不如‘榆林花生’。”市区一家干果店的店主杨先生说,他表示,“榆林花生”因为品质比较好,简单干炒之后就很好吃。“榆林花生”的批发价比外地产的花生要高一些,因此,有些人会用外地花生冒充“榆林花生”进行销售。
“榆林临近颍河,沙质土壤肥沃温润,适合花生生长,‘榆林花生’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朱彦朝说,近年来,“榆林花生”的名气越来越响亮,武汉等地的客商都慕名前来采购,“榆林花生”的价格每公斤要高出市场价一到两元,是农业种植中效益较好的一种。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商贩儿都表示,眼下正值“榆林花生”的热销期,等过了春节,真正的“榆林花生”在市场上就难觅踪影了。(毛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