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9周年
英雄赞歌共乾坤
——访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张峰将军
李兴正

己亥年终岁末,这个世界格外不肃静。美国佬及其“特浪仆”竞相大嘴流涎,嚷嚷着要动用核弹对谁谁谁开战,实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愤懑不已。此时此刻,我油然忆及当年——那个需要英雄而且造就了无数英雄的伟大时代。
69年前的10月19日,我百万志愿大军跨过鸭绿江,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撕开了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伴随当年那硝烟蔽日、炮火裂土的岁月,我军骁勇善战的某师师长张峰的名字赫然载入中外战争史册。
翻开采访本,从夹页里掉出的一张特殊的“通行证”,把我的思绪一下拉回到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原济南军区机关一座幽静的小院内,相伴两杯清茶,我采访了年届高龄的老将军张峰,听他讲述了他亲历的三个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首战云山,痛歼“王牌”骑—师八团
“11月1日,第八骑兵团……在云山遇到中国人的大部队反击。战斗持续了一整夜,……该团几乎溃不成军。”这是杜鲁门之女著文描述的一个情形。
云山是朝鲜平安北道中部的一个郡所在地,西北距我国安东(今丹东市)仅150多公里,南距平壤120余公里。该地区山地连绵,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
1950年10月18日,时任副师长的张峰带领一支侦察部队,先于大部队抵达朝鲜龟城以南地区,不久,即担负了对云山之敌的主攻任务,
11月1日16时,亲率我军某团进入攻击阵地的张峰等指挥员,在距攻击时间还有两个多钟头时,突然发现敌情异常,判断敌人可能后撤。(后来得知敌人正在换防:南朝鲜伪1师未走,美骑一师八团刚到)张峰立即报请军首长趁敌混乱之际提前发起攻击。在炮火掩护下,张峰率部向敌左翼猛插。他们与顽敌展开逐山逐谷的争夺战,一直打到云山至上九洞公路,切断了敌人退路,堵住敌坦克、汽车60多辆,并占领了云山东南机场,缴获飞机4架。此刻已是深夜,被围在云山之中的残敌仍负隅顽抗。同时,张峰及其所率部队与四处乱窜的敌人夹杂在一起,手雷不时在他身边爆炸,冷枪“嗖嗖”从他周围擦身而过。在此险恶形势下,他沉着镇定,带领部队严密搜山并经一夜激战,与兄弟部队协同一举歼灭美骑一师八团和伪1师12团大部,首战告捷!
“美骑一师是建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一支精锐部队,以前从未如此大的损失过!”张峰将军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副班长赵顺山在白刃战中机枪被敌抓住,他抡起小镐击毙了3个美国兵,夺回了机枪,打退了敌人!就是靠这样的英雄气概,我们痛击了敌人的摩托化王牌军!”
云山之战,我军粉碎了侵略者“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计划,极大增强了我军的必胜信心。

突破三八线 打到汉城去
美国侵略军和李伪军遭我军前两个战役的沉重打击后,被迫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附近地区,企图固守三八线待机反扑。1950年底,我志愿军决定发动第3次战役,并把突破临律江主攻方向的任务交给了张峰所在的这个师。
为达到出敌不意、一次突破成功的目的,张峰带领团营干部趁夜摸到临律江江边,指派战士潜到对岸,摸透地形及敌人兵力和火力情况,并在开阔的攻击阵地上,指挥我7千多人的部队及80多门炮,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了一昼夜,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12月31日17时,张峰下达了“冲峰”的命令,只用短短5分钟的时间,就指挥战士们突至江对岸并及时越过三八线,保障了大部队顺利投入战斗。
敌人慑于我军“勇敢牺牲,英勇向前”的气势和强大的攻势,于1951年1月2日全线溃退。当日16时,张峰所在师奉命追击逃敌。在与英27旅皇家来福枪团的遭遇战中,我某团7连在打到只剩7人且弹药将尽的时刻,司号员挺身而出自动代理指挥,终于完成了牵制敌人之目的。“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我们的战士!”谈到这时,张峰将军深情地低下头去。
1月4日拂晓,张峰率部挺进到离汉城东门3公里处,在与上级失去联系、部队严重减员和弹药所剩无几的危急关头,他镇定自若,面对敌坦克群的包围机智周旋,并待到同师某团抵达后,率先冲进汉城,配合友军一举解放了汉城。
经过这次战役,张峰所在师战斗减员已达50%。他们是用铮铮血肉之躯,打出了国威和军威。“英雄万岁啊!”张峰将军说到这里痛思伤怀、情难自已。

彭总惊问,高岗惊奇,金日成……
“张峰,你先上来讲!”1951年1月28日下午,在志愿军总部举行的中朝军队军及军团以上干部三大战役经验交流会上,主持会议的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一开始就把被特约而来的某部副师长张峰叫上了主席台。
张峰心情十分紧张地走向主席台。他知道今天到会的有金日成首相、彭德怀总司令,还有高岗、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许多领导人。紧张到什么程度?以至于他上了讲台竟忘了掏口袋里的讲话稿。当他讲到在汉城东门外遭敌坦克包围却与上级联络不上时,坐在台下的彭总炸雷般问了声“什么?!那是怎么搞的,怎么联络不上?!”张峰答道,那里四面环山,又是矿区,电报发不出去。彭总这才默然点了点头。当张峰又讲到他派战士买猪时,高岗惊奇地发问道:“买猪,干什么?”张峰解释说:“临津江都结冰了。战士们要趟过200米宽、深达肚脐眼的冰水,会冻坏腿脚,便只好把炼出的猪油涂在他们腿上和身上。”金日成似乎没讲什么话。
本来,会议只许张峰说50分钟,可他一气竟讲了整个下午。战斗在最前线的英雄们的壮举,怎能不深深吸引人?吃罢晚饭,邓华、韩先楚、宋时轮、陈赓等又把张峰拉到屋里,再请他“细细地讲讲,细细地讲讲……”
“不要光写我,要多多宣传英雄们!”临别,张峰将军一再叮嘱我。而将军的形象,此时已在我心中幻化为千千万万个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的英姿特写。
......69年过去了,一路披荆斩棘、昂首跨入新时代的中国,有的是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有的是拱卫和平的众志成城,也有的是钢铁般的战争意志。此时此刻回首当年,凝眸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雄们,感触当下势如危巢的世界和平和面对战争阴霾压城的狂乱时局, 我想,英雄的14亿中国人都会对西方魑魅魍魉及其罗刹魔头给出一个共同回答:鬼若犯我,我必灭鬼。
万古江河滔滔流,英雄赞歌共千秋!
人物简介:
张峰同志是安徽省太和县人,1938年参加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区队指导员、连长、副营长、教导队队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高阳、阜宁、淮阴、清江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旅作教科并教导队科长兼队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率部参加了东北的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战役和夏、秋、冬季攻势及解放战争后期的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为加强部队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呕心沥血,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