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病:面上红色浮动,现赤点如草根之向上。
心绝:唇如裂帛,面色如黑烟之浮。
肝病:眼里青色浮动,如烟,其气枯槁,或成条如棉,主恐惧。
肝绝:毛发干枯,皮肤气色惨败。
肺病:面上白色浮,淡白点如珠,皮肤燥。
肺绝:眼忽无光,头低无神,面色黑色或青色。
肾病:黑气如烟的凝住,劳倦神不安。
肾绝:面上如黑水漆白壁色,耳枯焦。
脾病:黄气凝滞不通。
脾绝:面眼耳鼻齿爪干黄黑。面现浮黄胃病。

病之因果
心腹疼痛。因有不如意的事,或不如意的人,就恨而特恨,又因智慧少,想不开了。以致水火土不相调和,而相克违,必得问明理或信实,或柔和化之。
肺病。因恼人成病。忧思儿女过甚,或子女不孝双亲,都是伤土克金,逆伦常的病。故孝能养肺,悌能养心,这是伦常病的例子。
头痛病。多因犯上,不明理,腰腿必痛。多因烦闷无智慧,男左女右,因触犯家庭五行部位不同,而病的上下内外形状亦异,能认得清,道得破,其病必愈。
有畸形怪状,精神常变,久病反复,医药罔效者、多系因果病。或关父母。或自己身,做出种种失德的事,非于神祖,佛前,道过,立志,悔改,不能好。
五伦宜顺生则旺:否则必接所逆之伦常而归诸其身、上下左右而生病灾。如头病犯上,腿病伤下,兄弟如手足。男左女右,例例不差毫分。
化性愈病:乙木,阴木。生性执拗,直戇(gàng)好怒。说话时瞪眼提眉,嘘声有声,最易患四肢疼痛,麻木不仁,胸肋疼,瘫痪等病,到四十岁走金运后,病尤宜生而加重,平生最怕金克,这谓金克阴木的灾。必须问主意,行仁德学柔和,变阴本为阳木,而以水生之乃旺。
阴金性人,好争多辩,心假寡恩,脸上忽变忽易,说话好伤外。恼则伤肺,多病咳嗽痰喘,冬季尤重,必以找他人的好处,行大义的事,问响亮,学信实,变辛金为庚金,其病可愈。
火性人,好高爱好,咬牙顿齿,眼光常内敛,不随心则动心。夜不能寐,心忙心跳,心热吐血,精神错乱。其病最险,必问明理,达天时,重仁德以救之。
癸水的人,面冷,现黑时多,性愚鲁,好生气,烦闷,必亏肾,腰腿痛,膀肿痴呆。必得认自己不是,学响亮以治之。
土性人,面目沉重,眼不乐意睁,固执不通。遇事好怨人而伤脾,故犯膨闷胀饱、上吐下泻、倒食等病,必知因果,问信实,明理达天时。

所有疾病有源于心,治病先修心叫“釜底抽薪”。把病根去掉,才能彻底除病,转变命运。所以要化性: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病气自然就化掉了。至此,人得纯阳之体,即证大道。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过来病就好了。
禀性是指 : 恨、怨、恼、怒、烦。人们为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财、色、名、食、睡)所引诱,心中的念头和情绪,也跟之忽起忽落的波动(《黄帝内经》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平人者,不病也”。真正做到了“处平、处和、尚礼”的人是不生病的。简单的说是指心平气和的人不生病。),七情因之由内就生出来了,(外在表现出:急悔怨恨恼怒烦七种不良情绪)禀性用事,鬼来当家,病根扎下。
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人体是五行生成的,五脏也是五行生成的,五脏有病往往是由于五毒存心,心为君主,统领五脏。那些毒是怎么进来的?都是心收进来的。
三界(性心身三界)之中,心是总轴,心要一动,三界都动。心要不动,性不能动,身也不能动。中医讲百病由心生,病由喜怒哀乐悲恐惊得,过喜会得病,过悲也会得病,能定住本位(尽本分)就不长病。见好事就高兴,见坏事就优愁,就必然长病。
生气、上火会得哪些病呢?心理病、性理病、生理病(包括先天性疾病)、因果病、运数病、天然病、精神病、德行病等等。
药能治病,道能化病。药能医人好病,道能劝人无病。药有治不好的病,是药就有几分毒性,药如果用不好,害处就更大了。如果不认清病因,即使病好了也可能再犯。而以道化病,是找到病因,化性疗病,彻底解决是道胜于药。以道治病必须经过自行忏悔、立志迁善改过、找回病因、道过问性的几个阶段才行。
有病就是提醒你:“我有过错了,赶快反省自己,忏悔改过。”所以有病不要怕,不要怨。病是“忠臣”,是“通信员”,是“监督员”,是“司过之神”,是“一道防线”,我们要感恩疾病,正是疾病的提醒,要使我们及时止住错误,不至于受到更大的灾祸和恶报。同样的病常常会有不同的过错病因,同一种过错轻重及对象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本书介绍的病症只能粗略的讲解。经典中把疾病分为:饮食不当,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侵,恶业所感,鬼神得使。饮食不当是指:吃错了、吃多了、吃的太好了、吃的时间及季节不恰当等。人体就像房屋似的,它也有门窗,你不把门窗打开。就是不动气禀性,病魔就进不来。“如无家贼不招外鬼”。明理、忏悔、修忍辱。改过、化性、尽本分、积德修善,种善因结善缘等,彻底转变思想心念,归于正道,是治病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