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春秋文刊】上刊作家海佳作《我与秘书工作有个缘》
(原创)
文/海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连我自己都不会相信,在四十二年的工作履历中,曾经有过四年的秘书工作经历。
1988年5月,当时我正在宽甸县档案馆工作。一天,忽然接到了县委组织部的一纸调令,让我去县委办公室报到。原来,县委需要配备两名秘书,组织部门在全县千余名干部当中竟然选中了我。
说句实在话,当时的我,真是有些发懵。因为,我是文革时期毕业的中学生,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特别是当时正处于文凭至上的年代,象我这样的学历,怎么能够担当起如此的重任呢。更何况,我的文字功底实在浅薄的可怜,在人才济济的首脑机关摆弄笔杆子,确实难以胜任。但是,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先后成为两任县委常务副书记的专职秘书。
我的第一位领导,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他是一位学者型干部。之前,长期在教育领域工作,手不释卷是他的天性。无论下乡还是外出,他都喜欢手执一书,闲暇之余,心若旁鹜地翻开阅读。书,巳经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日里,他对文字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对我起草的公文,会议讲话,工作报告的结构,语法,观点提出中肯的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对各类文件的时限要求极为严格,出现一点疵漏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他认为,文件一旦失去时效性就是废纸一张。与他共处的两年里,我的文字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于他的文风思路,也掌握的游刃有余,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面对这位领导,我是既敬佩又畏惧。敬佩的是,他对自己分管的领域競競业业,主抓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工作认真负责。由于在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一视同仁,而且廉洁自律,所以在全县干部群众当中的口碑一向很好。畏惧的是,他对我出现的苗头性倾向丝毫不留半点情面,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诫我,绝对不允许打着他的旗号办私事,更不准许依仗他的影响力谋私利。在他身边工作的那一段日子里,使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才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标准。他的谆谆教诲,身体力行,对于我日后的成长进步,起到了潜以默化的作用。由于我的努力工作,第二年的春天,我被任命为县委办公室秘书科长。

我的第二位领导,是一名由村、乡、县逐级提拔起来的台阶式干部。他的工作习惯,就是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除非县里有重要事宜必须参与,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沉在下面。宽甸县的23个乡镇,232个自然村,几乎都留下了我们两个人的足迹。他带着我,常年奔波在沟沟岔岔,田间地头,乡镇企业,每年汽车的耗油量,与其他县级领导相比较,高出一倍还要多。他十分关注旅游事业发展,天桥沟森林公园,黄椅山火山公园,天华山风景旅游区,都是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掘建设起来的。他一贯重视三农工作,大力推广一乡一品产业结构模式,具有非常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他擅长即兴发言,时常脱稿做报告,凡是碰到这种场合,我只能快速记录,手脑并举,会后即刻整理成稿,以文件形式下发。他对我的工作十分关心,我们经常在一起研究文字材料,共同探讨理论观点。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的有关议题,尤其是关系到全县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审时度势,最后达成文字上的共识。他曾经对我说过,秘书工作很重要,岗位也很光荣。毛主席的五大秘书,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才,这一点,需要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断增长才干。
秘书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每天与领导接触,掌灯熬夜,伏案疾书,上传下达,真的很辛苦。在事无巨细中,善于理解领导意图,深谙领导行为规律,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遇事机敏果断,大智若愚,也是一种职业修行。总而言之,一个称职的秘书,能否左右逢缘,在官场上立足,取决于良好的个人素养,实在不容小觑。
我与秘书工作结缘,有兴同这样两位领导共事,是我人生当中十分难得的一次际遇。在他们的影响下,我逐步地成长起来,以致于在后来的从政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然,以上所叙述的,是三十多年前我眼中的两位领导干部形象。那时候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总体来看,还是比较正常的。如今再次回想起当年秘书工作的历程,在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充满感激之情。
【作者简介】
海,原名杨林海丹东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