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提满家,性如棉,志为根;媳妇托满家,性如水,意为根;老太太兜满家,性如灰,志为根。这几句话是你们女界的真道,你们就应该本着正道去作。”这段话是凤仪先生为妇女明确提出的必行之道。话非常通俗浅白,但真能做到圆满是很不容易的。故万不可以为土俗无味。
妇女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家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培育理想的下一代的根本力量,是决定家庭幸福的源泉。“如棉、如水、如灰”等提法,虽然不是出自古圣先贤的圣经宝典,但确是行之有效的齐家良方。也是凤仪先生长期研究家庭道德的智慧结晶。真能照此做去,家庭未有不和乐幸福者。当然,男方的有力配合更是不可缺少的。
研究姑娘道,是女子立身之本,姑娘道明白了,立下一辈子的根基。媳妇是来自姑娘,但和姑娘道大不一样了。媳妇在家庭中,要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子女,还得助夫成德。媳妇要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所说的性如水,即如水之柔和,不急躁,不好高骛远,随遇而安,不生气,不怨人,如水之随圆就方,合味合色,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托底就下。如果家中有愚鲁的人,必先在他身上着意,把他托起来。从而托起满家人的精神。丈夫无论为农、为工、为商、为士、为官,为妻的首先是要助夫尽孝,然后按他的职业助夫成德。如丈夫是商人,当助其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义为利,才是商人的道德。如丈夫是读书人,当助其勤学好问,志在希圣希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如丈夫是为官的,则助其忠于职守,爱护人民,清正廉洁,绝不贪脏枉法。如此等等,正是水利万物之美德。所说的意为根,即知足常乐,不可面带愁容,并能屈己待人。在公婆面前,和颜悦色,对妯娌间和睦相待,对侄辈不离慈爱,再能心存一家人的好处,处处给人以温暖,则家庭必能和睦,家道必然兴旺,这便是意为根的体现。心存孝念,再能注重胎教,找好处,认不是,自然会培育出理想的下一代。贤妻良母,一脉相承,故曰“家庭的质量决定下一代的质量”。
“姑娘提满家,性如棉,志为根;媳妇托满家,性如水,意为根;老太太兜满家,性如灰,志为根。这几句话是你们女界的真道,你们就应该本着正道去作。”这段话是凤仪先生为妇女明确提出的必行之道。话非常通俗浅白,但真能做到圆满是很不容易的。故万不可以为土俗无味。
妇女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家风形成的主要因素,培育理想的下一代的根本力量,是决定家庭幸福的源泉。“如棉、如水、如灰”等提法,虽然不是出自古圣先贤的圣经宝典,但确是行之有效的齐家良方。也是凤仪先生长期研究家庭道德的智慧结晶。真能照此做去,家庭未有不和乐幸福者。当然,男方的有力配合更是不可缺少的。
人的一生,离不开三个阶段,由少年经过中年到老年,女子则为姑娘、媳妇、老太太。不明白道的,往往糊糊涂涂,苦苦恼恼地过了一辈子,明白道的则可痛痛快快,顺顺畅畅地走过人生之路。如能从童年就打好人生的基础,明确为人之道,肯定会少走许多弯路。人都愿意寻求一个理想的环境,但常常事与愿违。甚么道理呢?关键在于不明人生之道,即使环境再好,物质条件再充足,如果你不存道心,耍大脾气,争贪不已,是非不断,那么再好的家庭,恐怕也被你搅得乌烟瘴气,苦恼不堪。尤其是女人,不明伦理家道,在家庭中是最苦的。所以先生才提出姑娘、媳妇、老太太的各种规范,正是为了解除苦恼,增进幸福。
女人一生辛苦,费尽心力,老年家成业就,儿孙满堂,这时候就当老太太了,这个名称最尊贵。老太太要性如灰,志为根,兜满家。柴火灰是温温暖暖,喧喧腾腾的,温而不藏火,好比老太太气度温和而无火气。知足常乐,闲事莫管,一切无说。永不生气,平心静养,把一切家务交给儿媳妇管理。但交出去还得放心,若是交给她还不放心,常好叙叙叨叨不住声,不但自己操心,反而惹得一家人都不耐烦,这样老人总在苦中。所以当学灰之温暖沉静,万不可灰中带火。志为根者,巍巍不动,对儿女放心,对家务放下,不受情牵,不被物累。然而对家中每个人应行的道,还必须格物,常存在心,当晚人问到时,及时指教,不问则不强说。倘晚辈人有了过错,老太太赶快兜过来,这正是行“不言之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犯了过错的人一定感激老人,知恩改过。对孙子们常说他父母的好处,导致全家和睦,彼此感恩,全家和顺。俗云,“老太太炕头坐,一福压百祸”,正是说老太太为兜满家的福星。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自会人财两旺,四季平安。女人和男人所不同之处,男人一生始终是“志为根”,女人则少年时是志为根,打好基础,固住根本,不被情牵利诱,洁白如玉,结婚之后,则必“意为根”,生儿育女,仰事俯畜,应酬亲友,承担家务,所以要如水之柔和灵活,满面春风。否则,媳妇仍以志为根,冷淡对人,则家人外人都无法接受。到了老年,则仍回到志为根,是秋收冬藏时期,修心养性,缩本还原,以成道了道为主。女人是从“志”开始,中年以“意”用事,到老年仍归到“志”上,正是走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