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您从哪里走来?
作者‖郑国需
共和国,您从哪里走来?
我翻开那泛黄的红色记忆,
将那沉淀已久的档案打开,
清楚地记得:
那是二十世纪初叶,
一个幽灵在欧洲大地游荡徘徊,
它刮起了西北利亚的寒流,
将世界的冰层冲开,
它点燃了十月革命的炮火,
胜利的凯歌飞到了莫斯科的郊外。
古老的中华民族,
象醉汉一样沉睡百年,
任侵略者的铁蹄,
在神州大地上肆意踏踩。

十月革命的炮声,
让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醒来;
猛烈的西北风,
吹起了北大未央湖的死水微澜,
高举火炬的李大钊,
将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请了进来。
这个幽灵有磁铁一般的引力,
开创了古老中国的未来,
一群还穿着长衫马褂的青年人,
按耐不住内心的澎湃。

黄浦江上汹涌的巨浪,
橘子洲头的慷慨激扬,
发出了世界最强音:
问苍茫大地,
由谁来主宰?
黑夜沉沉,
哪里是中国的未来?
涓涓细流,
汇成大海,
人心所向,
排山倒海。
嘉兴的红色游船呀,
驶向了崭新的未来。
十二个代表,
就是十二颗革命的种子!
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这里揭开,
中国共产党正式登上了舞台。

广州农讲所的身影,
安源煤矿的工人夜校,
凝聚了一股股滔滔的洪流,
正等着暴风雨的到来。
南昌城头的枪声,
划破了夏夜的宁静,
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宁可站着死,
不愿跪着生。

秋收起义的旗帜,
战士的鲜血染红,
镰刀与斧头结为了最好的兄弟。
三湾村的不明之夜,
找到了革命的真理:
党要指挥枪,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政权。
井冈山的翠竹,
点头向红军示意,
黄洋界上的炮声,
报道敌军已经宵遁。
红一军团的战旗高高飘扬。
井冈山的南瓜汤呀,
将伤员养得身强体壮。
红米饭成了最好的营养。

古田会议深得军心,
铁定了党指挥枪,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成了不变的法宝。
三次反革命围剿,
让红军各显神通,
打出了红彤彤一遍苏维埃政权,
瑞金的村公馆哟,
成了共和国临时的家。

年轻的共和国呀,
您在血雨腥风中诞生,
您从战士的尸体上站起;
刚刚建立,
就经受着100万大军的围剿。
湘江的水呀,
一下子变成了红色,
年轻的红军躯体呀,
躺在这块含冤的江里……
敌人的围追堵截,
岂能阻止您的前进?
流血与牺牲,
成了每天的常事,
勇士们将最后生存的希望,
留给了自己的战友与兄弟。

遵义城上的灯光,
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三边围剿何惧怕?
四渡赤水出奇兵。
全军上下,
斗志昂扬。
巧夺太平渡,
飞越泸定桥。
雪山再高,
红军战士仍为峰,
草地再难,
挡不住红军英勇的步伐。
伟人毛泽东用一首七律,
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
同时也描写了红军战士,
伟大的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史无前例的征战,
谁能领导?
这是人类历史的奇迹!
又有谁能创造?

为了抗击日寇入侵,
共和国的领袖们,
日夜操劳,
齐心协力;
全体红军指战员,
英勇奋战,
不怕牺牲。
延安窑洞的灯光,
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照耀着战士们前进的方向,
也成了全国抗战的灯塔。
这又是一场罕见的战争,
整整八年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存。

全民同仇敌忾,
老少齐上战场。
用全民的意志,
用战士的鲜血,
将侵略者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将侵略者赶到了太平洋上。
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战争的威力,
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多灾多难的祖国啊,
刚刚赶走了强盗,
又起了内乱。
共产党只好带领自己的队伍,
去打蒋家王朝。

战锦州,
打四平;
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
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年时间,
数百场战役,
剿灭五百万蒋家军,
这是人类史上又一场恶战。

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
老百姓用独轮车,
支持人民军队,
硬是用小米加步枪,
打败了蒋家王朝。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
经过二十八年的苦战,
共和国终于成立了。

共和国啊,
您从风雨飘摇中走来;
您从井冈山的炮火中走来;
您从五次大围剿中走来;
您从雪山草地上走来;
您从延安窑洞里走来;
您从抗日战场的炮火中走来;
您从解放战争的独轮车上走来;
您从渡江的帆船中走来;
您从人民群众中走来……
2019年9月28日

作者简介:
诚信为本,
郑国需,
商人中的文化人,
文化人中的商人。
一个不将金钱看得很重的人,
一个不将名利看得很重的人,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书本的人。
相信一切都成为过去,只有文化永存。
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之年,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
先天性营养不良,后天的补给不足,从小与饥饿打交道,只能在旧书堆里寻找精神食粮。
几十年坚持写作。以写长篇历史史诗为主,短篇小说为辅,也写了很多散文、随笔,写过多部电影剧本、电视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