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牧作品 精选散文
霜天赏秋菊
文/夏牧
临霜蟹爪坚,秋菊怒放时。螃蟹和秋菊没有关系,但它们都在金秋时节绽放迷人的光彩,便使人多了关联性的遐想。
宋末诗人并书画家郑思肖,妙笔题写“款款青盘消火快,瓣瓣娇爪惹人爱”的菊蟹诗,一幅菊蟹题诗图,勾勒出蟹的骄横神态,凝绘出菊的蓬勃怒放。霜降时节的螃蟹,吐沫颂秋,弯爪饱含遒劲勾力,横行霸道于水乡河渠。而这时的黄花秋菊,正值盛花绽放,香气绵延袭人,迎风摇曳于广袤秋野。若看菊花怒放时的峥嵘,瓣瓣傲然,丝丝弯勾,恰如蟹爪一般刚勃遒劲而不羁。

菊花的傲然娇艳,令无数的文人骚客为之折腰为此费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题菊花》描写“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赏寒菊》诗谓菊花“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而同是宋代著名诗人的朱淑贞则说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诸如此类的菊花诗赋不胜枚举。千百年来的赏菊诗文美不胜收,流芳不尽。

菊花的反季绽放、超然脱俗,不仅是诗人的眼中尤物,同样是寻常人家的至臻所爱。童年的乡村,没有什么花卉,没有人工盆景,当然也没有菊花园地。但那时的河堤阡陌,满是自由散漫的野菊花。每到秋风吹过秋野时,俏丽的村姑村嫂会信手摘取野菊插在头上,或是置放条台上的花瓶中,一个秋季都沉湎在野菊的芬芳里。而经世的老人则如东篱居士陶渊明,走马河堤,採拮野菊,自制乡土气息的菊花茶,闲来无事泡上一杯,怡神清脑,聪耳明目。

相约金秋,品味菊花,是我多年不变的选择,也是超然成趣的视觉享受。深秋里,银杏落黄,野花落英,视野在萧瑟中迷茫。这时的心境如落潮的平湖,没有一点波澜。可当你走进陋巷花市,走进溢彩的秋野,扑面而来的是一盆盆一株株盛开的菊花。盆栽的狮子菊延姿勾尖、昂首怒放,堤陌的野山菊迎风摇曳、恣情烂漫。迷茫的视野会因菊花而豁然开朗,绽露惊喜的光芒。
记得前年入秋之后的连绵阴雨却使人沮丧扫兴。在秋雨浇灭激情的时候,忽然收到城市报纸送来的盛情“邀约”:一年一度的盐城菊花旅游节将在亭湖的黄尖镇盛大开幕,一万多盆菊花、三百多个品种,还有上百人的志愿者团队,挽起热情的臂膀、展开璀璨的笑靥,欢迎八方宾朋,欣赏菊花的瑰丽,品味菊香的甘冽。呵呵,好家伙,这可是送给我们的一份特殊礼物,使我们这些归隐落寞的宅男,从枯燥的斗室走进秋野,享受这难得的视觉盛宴。

雨后放晴的秋阳分外灿烂,辽阔高远的秋野流芳溢彩。探足黄尖牡丹菊花园,但见万盆菊花次第排开,或方阵成势,或沿弯为月,或一字长列,万菊盛开,争奇斗妍,美不胜收。从那品种看,有激情燃烧的大丽菊,有憨态如萌的雏婴菊,有吟祥馈福的富贵菊,还有象征长寿的万寿菊……等等。从那妖娆色彩看,有艳若流金的纯黄菊,有桔红如霞的丹桂菊,有冰肌玉骨的乳白菊,还有深沉似霭的紫金菊……目不暇接道不尽,名不虚传看不够。
而更令人心醉的是,那随风弥漫的阵阵幽香不时袭来,如无边无际的空灵神游,看不见摸不着,却嗅得到香得雅。菊花之香清幽绵长,有种使人暗自陶醉,难以言表的韵味,有种神清气爽彻心透肺的感觉。黄尖的万顷牡丹菊花园本就气势磅礴香不可掩,再得万盏盆菊加盟,其花艳铺天盖地,其香色浑然一体,更是妙不可言。一对老年知识分子一边赏菊一边私语着:这盛世年华的菊花也比以往开得火热开得香艳呢。呵呵,难怪祸乱十年唯举一诗的黄巢赞誉她“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千古之诗,无人可及。

放眼今日城市乡村,不仅盆景菊花随处可见,而且菊花的规模化生产如火如荼,产业化经济富民补白,尤其是菊花旅游文化方兴未艾,获取生态经济和旅游文化双赢效果。秋野中的赏菊豪兴,恰应了宋代诗人王禹偁的诗情画意“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徜徉在无边的花陌里,犹如遨游沧海浮云。

秋风游走五谷,秋阳染黄原野。行走鹤乡菊园,但见天光阔野,秋野金黄,正是菊花盈香时。带着心情,带着憧憬,去看铺天盖地的菊云花海,是心的期盼,也是情的所至。

夏牧简介:夏牧,江苏盐城人,教育工作者。17岁时所写人物通讯首登新华日报,善论文散文、诗歌小说。从文46年有近千余篇首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文学报、深圳特区报和新华月报、河南文学、湖北文学、双槐文学、散文百家、都市头条等百余家社科文学类杂志和平台,多篇作品获奖并荣登央视中国当代文学杰出文豪榜。

